清水县轩辕文化建设简要回顾
——在甘肃省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轩辕文化
研讨会暨甘肃省轩辕文化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
中共清水县委书记 刘天波
(2012年8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会员:
首先,我代表清水县四大组织和勤劳朴实的轩辕故里清水人民,向莅临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
清水古称上邽,在甘肃东南,天水东北,渭水中游,陇坂脚下,关山西麓,地处陕甘交界,陇西黄土高原边缘,是古陆上丝绸之路南道和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位于祖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总面积2012平方公里,总人口32.19万人,至去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4.44亿元和1.68亿元。历史悠久,气候宜人,山青水秀,文化灿烂。自古以来,有轩辕故里、关陇要冲、雍凉之会、丝路重镇、陇上江南等美誉。独特的地理方位,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古代文明和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5000多年前,人类先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迄今为止,境内发现马家窑至齐家文化遗址40处,出土珍贵文物6000多件。
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清水轩辕文化建设工作做一简要的报告,为大家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清水的轩辕故里历史文化定位
首先,历代史籍资料有诸多的明确记载。司马迁《史记》记述:“黄帝居轩辕之丘。”郭璞《水经》云:“黄帝生于上邽轩辕谷”。郦道元《水经·渭水注》明确指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甘肃通志》记载:“轩辕谷隘,清水县东七十里,黄帝诞此。”《甘肃省志·考异》记载:“轩辕谷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帝生处也。”《秦州直隶新志》记载:“黄帝生地,在今清水县轩辕谷。”清水县历代县志对此均有记述。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肯定地说:“轩辕黄帝诞生于甘肃清水。”其次,当代学者的研究有鲜明的支持。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原所长、中华民族史专家何光岳,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东晨指出,“黄帝生于上邽之说较确。”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何炳武认为,“黄帝生于黄土高原边缘地带”。 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彭曦认为,黄帝生于“今陕甘交界处。”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陈连开认为,“炎黄生于陇山东、西。”知名文化学者、甘肃华夏史前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令平指出:“黄帝部落早期的发祥地,以本地区的气候条件、与炎帝部落的相邻,以及与伏羲部落的渊源,都可以认定,应该是在今天甘肃、陕西交界的黄土高原边缘地带,清水被称为‘轩辕故里’当非妄语。”第三,清水历代碑文中均有记载。明代学者、陇上大儒胡缵宗题写的“轩辕故里”石碑一直立在清水三皇庙前。出土于县城的清代《上邽张公创建书院落成碑》记载:清水为“古轩辕故里,迄汉唐间,亦有闻人。”第四,考古发现有鲜明的应证。从目前公布的考古调查数据看,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最多,达2000多处,占全国仰韶文化遗址数量的40%;文物出土资料证明,作为伏羲部族后裔分支的黄帝部落从甘肃陇东一带起步,进入到陕西陕北一带后逐步发展壮大;在陕甘一带,黄帝部落生活了很长时间,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和生活遗迹,在这一地区多有发现。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认为,大地湾遗址的考古研究表明,清水作为“轩辕故里”是平实的、稳妥的。第五,清水的文化遗存和民间记忆有充分的佐证。清水境内,至今留存着与轩辕故里息息相关的轩辕谷、轩辕溪、轩辕丘、轩辕窑、三皇塬、三皇庙等文化遗存。《清水县志》记载,清水县城民国时称“轩辕镇”,解放初称“轩辕区”。清水民间,存留着大量与轩辕故里相关的遗风遗俗和黄帝传说。第六,各方共识不断形成。2006年4月,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同志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为清水题写了“轩辕故里”。近年来,先后为清水题写“轩辕故里”的还有全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著名学者石兴邦、何光岳、杨东晨等。2011年,我县被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轩辕文化之乡”。

(轩辕窑)
二、我县在轩辕文化建设上所做的工作
2005年以来,我们立足积淀丰厚的轩辕文化遗存,顺应全县人民的心愿和呼声,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清水负责、对中华民族本源文化负责、对传承和弘扬轩辕文化负责的态度,以尊重轩辕文化的地域广阔性和学术包容性为前提,确立了轩辕黄帝“生于清水、建都新郑、葬于黄陵”的基本观点和“弘扬轩辕文化精神,树立轩辕故里品牌,建设轩辕文化大县,推动清水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开发建设轩辕文化,提高“轩辕故里·清水”知名度方面,做了不懈努力。一是加强学术研究。成立了天水轩辕文化研究会,创办了《轩辕故里》刊物,集聚各方智慧,研究探讨轩辕故里历史文化定位,相继推出了一批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编著了《轩辕黄帝略考》、《轩辕故里》、《轩辕黄帝及其文化初探》、《轩辕黄帝出生地探疑》、《轩辕黄帝、轩辕文化、轩辕谷》、《轩辕故里民间故事集》、《轩辕故里清水文化》、《清水碑文研究》等专著,深入挖掘了道教音乐等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召开四届天水轩辕文化研究会学术年会,与陕西、湖南、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广泛开展了学术交流。今年4月份,成立了甘肃省轩辕文化研究会,使我县的轩辕文化研究开发工作步入了新阶段。二是加强对外宣传。创编阵容庞大、气势恢宏的大型广场舞蹈《清水轩辕鼓》,在省内外大型活动中隆重演出,收到良好社会反响。成功举办三届轩辕文化旅游节暨经贸项目洽谈会和明星演唱会,全方位推介“轩辕故里”新形象。邀请全国著名词作家车行、曲作家戚建波创作《来日方长》和《我家清水门前流》两首县歌,由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吕继宏在明星演唱会上演唱,提高了轩辕故里清水的知名度。坚持举办“轩辕情韵”综艺晚会、民俗文艺节目展演、艺术成就展和文化交流活动,出版《清水物华》、《清水旅游》,举办《轩辕讲堂》,不断丰富了对外宣传的新途径。三是加强文化建设。相继建成轩辕广场、轩辕大道、轩辕雕像、轩辕桥、牛头河轩辕文化十里风情线、牛头河翻板坝、博物馆、轩辕大剧院等一批轩辕文化标志性市政设施。今年以来,积极开工建设了轩辕湖、轩辕宫、轩辕窑等轩辕文化遗址恢复重建工程。特别是在聘请中国建筑设计院,完成了控制区域达5000亩的《轩辕文化园》总体规划的同时,加大有关建设项目的申报争取和招商引资,切实推进了轩辕文化园的建设进程。至目前,我县轩辕文化建设已经进入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和甘肃省打造“华夏文明之源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之中,轩辕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已经列入了天水市加快文化大市建设要重点抓好的十二件大事之一。四是加强文化开发。编制新的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规划,大力发展轩辕文化旅游产业,不断促进了轩辕文化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积极为特色农产品和地方工艺品注册了“轩辕故里”商标。在新建学校、酒店、宾馆、街道的命名上彰显了轩辕文化内涵。近年来,轩辕文化已经注入清水的文化灵魂,融入全县人民的精神生活,成为展示清水形象、扩大清水影响、促进开发开放的文化名片和无形资源。五是加强文化转化。挖掘轩辕文化“勇于斗争、敢于创造、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结合艰苦创业、奋力发展的崭新实践,大力弘扬“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的清水精神,推动了清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突飞猛进。六是加强交流合作。与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陕西黄帝文化研究院、甘肃省社科联、甘肃丝绸之路协会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与黄陵县黄帝文化研究会达成了缔结友好县区协议。

(三皇庙)
三、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设想
今后,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轩辕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省委关于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示范区和我市关于建设全球华人祭祖圣地的战略目标,围绕轩辕黄帝“生于清水、建都新郑、葬于黄陵”的学术共识,以甘肃省轩辕文化研究会为平台,团结国内外学术团体和专家学者,不断夯实和提升轩辕故里清水的认可度和知名度,为把清水打造成为举世公认的“华夏文明之源·轩辕文化之乡”和全球华人心仪神往的轩辕故里,推动清水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而不懈努力。
在具体工作上,我们将牢牢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清水县委、县政府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大财力和精力方面的投入,全方位地支持和服务好大家的学术研究。二是高度重视甘肃省轩辕文化研究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借助这一平台,最广泛地团结和组织广大专家学者和各界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加快轩辕文化的学术研究和开发利用。
我们坚信,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正确指引,有社会各界的关怀厚爱,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良好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
最后,衷心地祝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蒸蒸日上,祝愿轩辕故里清水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轩辕广场)

(三皇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