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特色创新 推动跨越发展
——赴河西五市学习考察的思考
中共清水县委书记 王振宇

这次随同天水市党政考察团赴河西五市,就工业、农业、旅游业、项目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进一步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启迪了思路,深感受益匪浅。
一、河西五市加快发展的基本经验
近年来,河西五市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立足资源优势,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工作重点,以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以营造环境、强化服务为基本手段,坚持骨干企业、特色产业、园区经济“三位一体”,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抢抓机遇,力促发展。河西五市对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把握准、反应快,新上项目多、投资规模大,聚集了强大的发展后劲。酒泉市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产业,2009年风电装机达到220万千瓦,销售收入达到64亿元。金昌市为破解面临的资源约束,紧抓省上将其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良好机遇,规划建设金川新材料工业园区和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企业内的小循环、产业中的中循环、区域间的大循环,下游接上游、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实现了从完全依赖资源,到原料、产品甚至废气废渣综合利用的大转型,全市延伸产品、废弃物再利用所产生的产值已超过100亿元。
二是理念超前,谋划发展。五市坚持在解放思想中超前谋划发展思路,在深化市情认识中完善发展思路,高起点定位,高效率推进,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张掖市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和经济通道的区域发展定位,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建设,大力实施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依托湿地资源开发建设滨河新区,彰显了城市特色。酒泉市确立以资源换装备的思路,大力实施“振兴工业“6+2”行动计划”,集中布局了酒泉装备制造产业园,先后与29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产值过亿元的装备制造企业达17户,国内风机总装前三甲、叶片制造前三强企业全部落户园区,促进了风电、光电、电网建设、装备制造等新能源产业群协调发展。
三是突出重点,统筹发展。五市立足实际,抓住重点,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狠下功夫,使经济发展由量态扩张向质态提升迈进。酒泉市扎实推进农业“一特四化”进程,启动40万亩高效灌溉工程,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开工建设总投资9.5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项目21个,已在4个县市区开展牧农区城乡一体化试点。金昌市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市,打破行政区划分割,统筹推进城乡间产业、发展方式、市场、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治理模式等要素的均等化,全市80%的行政村建成了农村社区,91%的行政村通上了油路或水泥路,初步实现了城乡间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对接。张掖市作为全省七大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之一,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被农业部确定为甘肃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干旱区推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样板区。
四是特色领先,跨越发展。五市充分依托当地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明显的产业特色。武威市建成酿造葡萄基地8.4万亩,葡萄酒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占全省产量的72%。张掖市制种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玉米制种产量占到全省60%、全国40%,成为中国杂交玉米制种首选之地。酒泉市以成功举办中国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为契机,开工建设20个风电项目,全国乃至世界陆上最大的5.0兆瓦风机项目正式奠基,今年8月底,全市已完成风电装备制造销售收入149.65亿元。
五是干事创业,加快发展。这次考察,使我们体会到五市凝人心、聚合力的发展氛围,给各部门压担子、交任务,转变干部作风、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方法,感受到了干部群众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和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作风。酒泉市在推进“6+2行动计划”中,建立市委牵头、相关领导参与包挂产业链以条为主的工作推进机制,重视选拔使用心里有组织、眼里有群众、行为有分寸,以及对事业、家庭和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大力弘扬“铁人精神”,进一步凝聚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

二、推动清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思考
经过学习、考察与思考,在推进清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中,必须抢抓机遇、超前谋划,必须突出重点、特色领先,必须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旅游富县”五大战略,始终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乡域经济发展,推进“中部率先、南部开发、西部崛起、北部提升、东部培育”五大区域布局开发,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奋力开创跨越式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魅力新清水。
一是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建设全省肉牛大县。围绕建设全省肉牛大县目标,以苏屲千头肉牛养殖园区为示范,每年整合资金800万元,全力推进养牛小区和养牛专业村建设,加强对已建养牛小区的扶持,确保每年新增肉牛2万头,到“十二五”后期全县肉牛总量达到20万头。大力引进良种饲养,积极做好肉牛品种改良工作。认真落实《清水县发展畜牧产业扶持办法》,积极引进肉牛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二是加快林果产业发展,建设全省核桃大县。围绕建设全省核桃大县,扩大果品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加强果园综合管理。每年新发展核桃4万亩,到“十二五”后期达到40万亩,重点建立无性系核桃采穗圃,引进推广晋龙、辽核系列、香玲等适宜清水发展的新优品种,着力建设核桃、苹果苗木繁育基地,以满足全县“十二五”期间干鲜果基地建设优质苗木的需求。同时,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德援项目、补植补造等造林工程,探索完善林地管护机制,确保林果业有效发展。
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聚、政策向园区倾斜、资金向园区保障”的思路,集中力量办好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吸纳一批投资额高、经营规模大、资质雄厚的优质企业,不断促进酒饮、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和矿产资源开发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加强企业管理,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大营销力度,扩大市场销售,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加强天河酒业、绿盛堂生物制品业、矿泉水生产等企业建设,壮大地方工业。
四是加快交通建设,构筑经济通道。抓好天平铁路和庄天二级公路清水过境段建设的协调、配合、服务工作,努力形成连接天宝高速、贯通天水的快车道、便民道、发展道。按照突破关山、东进关中的战略思路,申报立项建设清水通往陇县、东达宝平高速的东通道。抓住天平高速建设的机遇,延伸路段,提高等级,形成连接天平高速的西出口。加快通乡油路、通村水泥路及通达、通畅和维修改造工程建设步伐,加大公路运输场站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城乡客运网络化,努力构筑出县通乡的经济大通道。
五是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打造精品山水县城。坚持“东扩西延建新区,集中改造中心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精品山水县城”的思路,积极实施“五路、三场、两区、一园、一线”建设工程。按照“一心傍一带、一轴连三区”的总体规划,全力抓好东部新城区开发建设,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综合服务,有规模、有档次的办公和商住新城区。抓好经济适用房建设,为拆迁安置提供充足的房源。抓好“城中村”改造,建好火车站前广场,拉动城区西延工程建设。探索建立城镇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
六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建设全市教育先进县。围绕创建全市教育先进县,进一步理顺“以县为主、乡村为补充”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突出“两基”巩固提高和提升中小学管理水平为重点,深化三项改革,强化教研督导,狠抓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全县人民满意的教育。探索改革教学方法,实施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完善教师考核和评价办法。按照“校舍标准化,设施配套化”的思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使办学效益明显提升。
七是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和谐清水。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着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抓好救灾救济、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工作,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教育“两免一补”、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政策,全力推进城乡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加强廉租住房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集中力量,有效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路、饮水、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