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元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改革开放前,地处西北内陆的天水市秦安县由于人多地少、常年干旱少雨,村民生活困难。改革开放后,大批的秦安人为了生存,挑起担子过上了走村串户半农半商的生活,在若干年的货郎担经商岁月中,他们的足迹遍布甘肃、青海、宁夏、银川、西藏、陕西、四川等地。随着历史的变迁,近些年来,经济转型后的前货郞们由行走商转为坐地商,既而演绎了一段段建市场、促商贸、扩规模、兴 产业的创业传奇。
秦安货郞担变迁史:演绎一段历史,一段传承

(年老后,刘元安守住这间小铺,就如同守住那段岁月。)
1、改革开放后,货郞担经历了由偷偷摸摸经商到公开摆摊设点经营模式的重大转变,刘元安在28岁那年也挣到了人生第一个1000元。
7月3日,因连日雨天,秦安县兴丰镇大小村落在浓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兴丰村主街北面的一间小活动板房中,一摞子秦安锅盔和几个油酥花馍用塑料纸罩着,年近七旬的刘元安拖着一双手工编织的拖鞋,用鸡毛掸子拭着货架上七零八碎的日用小品。于他而言,与其说照看这间小铺赚取油盐钱,还不如说是难以割舍曾经从事货郞担时的一种记忆、一种情结。在他看来,守住小铺,如同守住了那段岁月。
1970年,时年18岁的刘元安屡屡看到四个弟弟因挨饿哭喊时父母有心无力的落寞眼神,同样食不果腹的自己决定趁腊月交正月的20多天农闲时间,出去“转转”,好为家里减轻负担。
“转转”,是出门时一手提面袋、一手拎破旧手提包的刘元安当时掩人耳目的一句话。他一路翻山越岭步行至秦安县云山梁,然后花0.55 元坐汽车赶到麦积区南河川后,再花 0.20元买一站路的火车票扒上火车,一路“赖”到西宁。
“那时候不允许走村串户做买卖,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我只好把几十元钱成本置办的针头线脑,日用小百货放在两个包里,偷偷摸摸去买卖。遇上管得相对松泛的地方,则在小树林里折一截树棍将两个包挑上,走村串户。”刘元安回忆起自己首次从事货郞担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就这样,冬天农闲月余“转”下来,刘元安给家里挣回百十元。从此以后,每年进入腊月,他都会去青海跑点小营生以贴补家用,玉树、都兰、格尔木等地,都留下他做行走商时的足迹。
改革开放后,刘元安的“地下买卖”终于见到天日。有了前几年的经商经验,他开始不甘于在家务农,于是将自己外出经商时间由过年时间延伸至全年,走的路子越来越宽,手头的钱也越挣越多。
1980年,刘元安跳出青海圈子,开始将眼光瞄向西藏市场。来到那曲的第二天,因不明那里的市场开放程度,他主动到当地工商局去询问政策,没成想工商局给他开了一张可以摆摊一周的条子,他顿时喜出望外。因生意红火,他在那里提心吊胆摆了20天,东西卖得也差不多了,赚的钱他除了花175元给家里买了个“飞人”牌缝纫机外,还有1000元盈余。回到家后,当他把这笔钱交给年至六旬的老父亲时,老人颤抖着双手数了又数,高兴坏了。在那以前,他和父亲均没有见过那么多钱。
“用脚板丈量大地,用肩膀挑起日月。”这是早些年挂在秦安货郞担嘴头的一句话,也是刘元安等昔日走村串户的货郞担们在行走经商时的真实写照。刘元安的经商路子,拉开了兴丰镇货郞担进藏经商的序幕。四十年过去了,再回首这段往事时,他也如当年的父亲一样衰老了,有时半夜醒来,他觉得自己以前为了不再受穷走了很远,可埋藏在心底的永远是对家的一份依恋和对货郞担经历的一种不舍。
2、改革开放后,一批批秦安人用一根扁担挑出了一个个大市场,演绎了一段段创业传奇。
1980年元月的一天,是秦安县货郞担们由行走商转变为坐地商的重要日子。县城南下关出现了13个由“货郎担”私人经营的小百货地摊,当年成交14万元,人均过万。这是由秦安“货郎担”演变而来的第一批小商品摊位。与此同时,“货郎担”们也拉启了秦安小商品市场创立起步的帷幕。
自那以后,秦安“货郎”们经营的小商品摊位在不断地扩大。经过一年发展,“货郎担”地摊由起初的13户扩增至1981年的38户、63人,年成交额也由第一年的14万元发展至40万元;到了1982年,则猛增至63户,157人,成交额突破100万元。
1982年底,秦安县委、县政府看到了小商品地摊的经商潮流中蕴藏着的巨大经济动力,于是果断地做出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鼓励农民经商,长途贩运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各乡镇的农民纷纷加入到这支“货郎”经商的队伍中来,最初的小商品摊位已经转型至小商品市场,昔日宽阔的县城南下关,开始变得水泄不通。不久之后,小商品摊位市场搬迁到环城路。1986年,县城环城路已经拥有672户,1680人经营小商品地摊,交易额达985万元。然而,不断壮大的经商队伍让环城路也容纳不下了,小商品市场再次搬迁至县城西桥头,千余摊位,随即爆满。
1986年冬,秦安县开始走上“以商促工,以工补农”路子,秦安小商品市场应运而生。2010年,秦安小商品市场异地重建,一座崭新的秦安•中国西部小商品城开工建设。2015年,秦安•中国西部小商品城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
3、承载货郞担创业梦想的秦安小商品市场,如今也发展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
一业崛起百业兴。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在秦安小商品市场蓬勃发展的商业大潮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农民致富带头人,初步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轻工业产业、林果产业等县域经济的支撑体系,轻纺织业、制笔业、塑料、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不断兴起,有些从小商品市场走出来的商人投入了房地产、农产品电商、文化旅游、金融证券等新兴的产业,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同时,秦安小商品市场辐射面覆盖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等国,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个体户在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拉萨等设立分店,西北各地均有从秦安小商品市场走出来的商人,还有人走出国门。2000年,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有30多户秦安经营大户,在各边境口岸有800多户秦安商人。
秦安人用一根扁担挑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大道,挑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挑出了闻名全国的秦安小商品市场。自1986年秦安小商品市场初具规模到现在,小商品市场一直在全县商贸流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由此使商贸流通业成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市场、资金、人才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秦安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承载了一大批货郞担创业的梦想,也加快了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前进的步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如今,秦安小商品市场又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上,小商品市场成为县内外有思想的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