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中国·秦安2017(丁酉)年祭祀中华人文始祖女娲典礼在“娲皇故里”——陇城镇隆重举行。本次女娲祭祀活动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当日9时,近十万名市民陆续来到这里,以现代礼仪的方式向女娲圣像鞠躬致礼、敬献鲜花。7时30分,离女娲祭祀典礼举行还有两个多小时,陇城镇女娲祠就赶来许多祭祀女娲的市民。这些人多数是出于对女娲的敬仰,并想提前进入祭祀现场,抢占有利位置,便于观看盛大的祭祀典礼。9时50分,寓意娲皇九五至尊、至高无上,中国?秦安2017(丁酉)年祭祀中华人文始祖女娲典礼开始。顿时,现场礼乐高奏,击鼓鸣钟。击鼓34咚,象征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中华儿女共祭女娲。鸣钟9响,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最高礼数。

在祭祀典礼现场记者看到,此次来祭祀女娲的市民非常广泛,不仅有党政领导、普通市民,还有许多来自全球华人华侨社团组织代表、港澳台宾客、海内外伏羲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代表、文化交流友好单位代表、知名专家学者代表、省内外媒体记者等,他们都想通过参加祭祀女娲这项活动,共同感念人文始祖女娲化育万物的创造精神,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对人文始祖女娲创世功绩的崇高敬仰和无限尊崇。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女娲祭祀典礼,女娲祠及女娲广场由于场地面积有限,为使祭祀活动顺利举办,一直控制进场人数。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这一盛宴,秦安县委外宣办、县广播电视台、电信秦安分公司联合对整个祭祀活动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现场直播,这样很多市民在家里就可以观看到祭祀仪式整个过程。

国家一级演员、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臧金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数典不忘先世祖,万方裔子觅同宗’。中华儿女祭祀娲皇从古到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这是因为始祖娲皇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代表,更是因为女娲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利国利民的奉献精神,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和勤俭节约的自律精神。秦安县在‘娲皇故里’陇城镇举行这项盛大的祭祀活动,就是要提升文化认同与社会和谐、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因此,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发扬光大。”
在祭祀女娲的人群中,记者见到了县内的一位资深的媒体人柴全生。谈到祭祀女娲的意义,他认为,祭祀的主旨是为弘扬女娲文化,是传承古老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最好体现,是启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对当下秦安文化旅游是一个很好的引领,祭祀活动值得肯定。

祭祀女娲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县志办原主任王文杰,这位女娲文化研究者告诉记者,这次已是他第三次参加女娲祭祀典礼,并参与多年的民祭活动。他说,这次女娲祭祀典礼办得非常成功,这与领导重视以及各部门、单位尽心尽职,相互配合密不可分,而且宣传非常到位,使得这次典礼氛围浓厚。与2006、2007年相比,又增加了新的内容,现场气氛庄严、肃穆,无论是音响的配合、舞美的编排、道具的应用,曲子的取材上,还是祭祀典礼的仪式步骤上,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特别是邀请全国知名作词、作曲家创作完成了极富秦安本土气息的《娲皇颂》,加之著名青年歌手云飞的精彩演唱更让秦安女娲文化与这首歌曲一道红遍全国,深受在场嘉宾好评。而且在陇城遗留的一些与女娲相关的古迹,都充分显示各个时期祭祀女娲的历史印迹。虽然全国有50多个地区祭祀女娲,但秦安大地湾的考古成果足以证明,女娲之于秦安为“源”,其他地区的女娲只能称之为“流”……

秦安古称成纪,素有“羲里娲乡”之称。位于县城东北部的陇城镇,相传为女娲的诞生地。在这里,关于女娲的历史遗迹较为丰富完整。始建于汉以前的女娲祠,修而复修,经久不衰。传说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风沟至今还有一处深不见底、洞道呈葫芦状的洞穴,世称女娲洞。在陇城北门外,还有一口水势旺盛的大泉,世称龙泉,传说是女娲抟土造人的用水之泉。从秦汉以来,秦安一直是女娲的祭祀地。历经数千年的绵延发展,已形成富有独特地域文化魅力的女娲祭祀典礼。2011年,蕴含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女娲祭祀典礼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