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秦安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11132”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突出抓好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和生态文明六大建设,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即日起,县委外宣办、县新闻中心在中国·秦安网开设【精彩2015】专栏,宣传报道2015年秦安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就,进一步激发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幸福新秦安再创佳绩。
【精彩2015】
秦安民政:以民为重 枝叶关情

2015年,秦安民政工作紧紧围绕确定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多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全县民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社会救助:筑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
2015年全县共有城镇低保对象3258户9213人,共发放城镇低保金2987.23万元;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0359户、69443人,共发放低保资金12269.28万元;共有农村五保对象3099户、3138人,共发放五保补助金1415.87万元;共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212名,纳入212名;五保供养标准也由2014年的年人均3504元提高到2015年的4512元,月人均补助由去年的292元提高到了376元。2015年全县共有孤儿488人,其中农村籍孤儿474人,城镇籍14人。按照农村籍孤儿人均每月补助440元,城镇籍孤儿人均每月补助640元的补助标准发放孤儿生活补助258.87万元。全年共为2187名城乡住院患者发放住院救助资金781.8万元。
为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低保对象、孤儿、高龄老人、重度精神病人资助参保参合资金197.3万元。将因患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子女上学等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农村五保户纳入城乡临时救助范围。共为1172户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91.4万元。
根据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和分类施保的原则,对3258户、9213名城镇低保对象进行了提标。对残疾人、重大疾病患者、三无人员等对象给予了重点保障,提标后,全县城镇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月人均282元提高到了310元,人均增资40.92元、按时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任务。

减灾救灾:保障受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
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今年春节期间共走访慰问农村困难群众6198户、16908人,直接发放现金31.6万元、面粉8360袋、新棉被4668床。防灾减灾工作。5月12日,积极组织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全县共悬挂宣传横幅30多条、制作宣传版面140多面,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4万余份,编发手机短信2万多条,接待群众咨询2万多人(次)。同时,组织成员单位在县兴国二小开展了地震逃生应急演练,投入公安干警、消防、医务工作人员120多人(次),参与人数达800多人(次)。实施了重点救济。对因低温、霜冻、干旱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及时下拨救灾款1395万元,解决了25722户、115749人的吃饭、取暖、衣被等问题。灾情与救灾。今年4月20日、5月30日,秦安县两次遭受冰雹和暴洪灾害袭击,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深入调查核实灾情、开展生产自救的同时,及时下拨救灾资金200万元,用于开展转移安置、生活救助和救灾物资及生产资料的购置。

优抚保障:提高抚恤标准 落实退役安置
2015年春节期间,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到县人武部、武警中队、消防队、预备役营对驻秦部队官兵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折合人民币5万多元,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同时,由各乡镇分别组成慰问组,深入到复员干部、特一等伤残军人、“三属”、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参战参试退役人员、现役军人家属等优抚对象家中,进行了走访慰问,共慰问优抚对象979名,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折合人民币19.58万元。
2015年全年共为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资金1148万元。为68名一至六级残疾军人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大病医疗保险费22万元。共救助各类重点优抚对象住院患者74名,发放救助金28.4万元。组织151名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县委党校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教育培训。
积极实施双拥创建“五个一”工程,命名表彰一批双拥模范乡镇、村(社区)和双拥先进单位、个人,精心打造了一批双拥观摩点,认真制作了一部双拥专题片,仔细绘制了一处双拥图片展,收集整理了一套双拥创建档案资料。7月27日,秦安县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再次命名为“双拥模范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