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春耕时。随着天气的日渐回暖,春风拂过后的秦安县广袤田野,处处呈现热闹的春耕备耕新景象:农民忙着运肥、翻地、覆膜、播种,农技干部在田间地头忙着开展技术培训,各农资销售点人们忙着选购种子、农资……

“备足农资”保春耕
近日,记者在秦安县农资配送中心看到,一袋袋化肥整齐地摆放着,不少农民朋友正忙着选购化肥,积极为春耕生产做准备,中心工作人员认真地向农民朋友介绍化肥,以求把最合适的化肥用到不同的农作物上。
秦安县供销社主任王海映说:“我们农资配送中心早在春节前就着手组织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货源,目前,为春耕储备各类化肥1.5万吨,农药168吨,种子120吨,农膜116吨。拉到每个乡村销售网点的已经全部到位,为今年的春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方便农民朋友就近购买,秦安县供销社充分发挥乡镇以及村级销售网络优势,将冬储的化肥进行网点分流。目前,全县共开设了130多家农资供应销售网点。农资供应销售网点是以销售农业生产资料为主的营销网点,供应网点建在农民的家门口,农民只需打一个电话,就会有工作人员把农资送到田间地头。由于农资供应网点销售的商品大部分是通过市、县农资配送中心配送的,而农资配送中心是集中购进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农资产品,产品质量有保证,加上批量进货,价格也相对较低。

“机欢人闲”闹春耕
“过去一到春耕时间,心里就犯愁,耕整基本靠人力,等忙完了,人都累得直不起腰。今年,我买了一台耕整机,平时两天的农活现在半天就能做完”。秦安县五营乡薛李村村民李堆仓说。
时下,放眼秦安田间地头,以往那种举家出动牵着耕牛闹春耕的景象早已不多见了,忙碌在田野的是一台台农机和机手,农民们种田变得更清闲了。刚买了一台多功能耕整机的李双全说:“用机械耕田种地,省事省力,还很合算。”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大大激发了秦安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去年以来,该县农民新购置的大、中、小型农机具超过1500台(套),农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效率大幅度提高。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抓住国家这一利好政策,纷纷购买农机,除用于自家的农业生产外,还跨村跨乡作业。兴丰乡农民李多吉拥有打孔机、耕整机挖掘机等各种农机十多台,作业范围拓展到周边各乡,每年农机作业收入达10多万元。

“农家书屋”充电忙
入春以来,秦安县西川镇雒堡村农家书屋里热闹非凡,每天都有村民前来借阅图书。“现在正值春耕备耕时节,村民们都喜欢抽空到这里看书,学点种养知识,了解市场行情。”村民张晓霞说。据管理员介绍,目前书屋共有2000多册图书,涵盖农业科技、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门类。
农家书屋除不间断开放外,还结合各部门下乡开展服务,举办专家讲座,传授种、养殖技术,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普法宣传教育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深受农民群众喜爱。西川镇雒堡村村民雒小强说:“以前,想要获得专业的农业养殖知识大都凭身边人的经验,现在书屋建在家门口了,想找什么农业技术知识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
近年来,秦安县坚持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全县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县政府承诺全县人民实事之一,及时落实配套资金,用于采购设备、完善管理制度等农家书屋软硬件建设,努力让农家书屋走上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目前,该县实现了“农家书屋”覆盖所有行政村的目标,各类藏书已达5万余册。并通过开办“农家书屋管理培训班”、“基层综合文化站站长素质培训班”,对全县17个乡镇42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乡镇文化站图书管理员以及乡镇文化站站长进行了业务培训。

“土专家”来帮忙
一到这个时节,郭嘉镇槐庙村农民李祥生的手机就响个不停。“红富士怎么修剪才最好,新红星又如何施肥,金冠和惠民短枝怎么防治病虫害……每天,我都要接十几个果农打来的咨询电话。因为我是苹果种植大户,他们都信任我。”李祥生自豪地对记者说。李祥生不仅是苹果种植大户,还是村上的一名“土专家”。
连日来,秦安县郭嘉镇槐庙村的果农们在村里“土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当前果树管理,浇水追肥,修剪果枝,深翻土地,喷施药物,个个忙得热火朝天。“我们村的林果业队伍现在有100多人,各类技术人才有200多人,前后培训了20多期,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提起村里的乡土人才,村党支部书记赵芳田十分自豪。
近年来,秦安县坚持把人才强县战略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强化选贤引才渠道,落实激励保障措施,按照“扬长避短,面向基层”的方针,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人才走向基层一线,极大地改善了人才队伍结构。并通过专家大院、人才超市和产业协会,有效解决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了乡土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有1.9万多名乡土实用人才活跃在田间地头,有力地促进了群众的增收致富,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