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富民强县
——秦安县创先争优活动综述之二

秦安县在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中,按照省、市委的部署要求,坚持发展大局与社情民意的有机结合,采取下发通知“征”、深入群众“找”、召开会议“谈”、结合实际“查”等多种方式方法,广纳群众意见,汇集贤言良策,全县共梳理出待破解的难题361件,并通过秦安新闻网、秦安党建网“创先争优”专栏向全县进行公示。县委紧贴破解民生、支柱产业发展和基层党建方面的问题,按照“突出重点、内容具体,量力而行、确保完成”的原则,认真研究分析,最终确定了四大待破解难题。全县各级党组织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和优势,找准破解难题突破口,形成有效合力,突出四个“紧抓”:

紧抓小城镇建设破难题。天馋公路和叶莲公路的开通,作为叶堡乡政府所在地的叶堡村交通枢纽地位下降,加之街道狭窄,交通拥挤,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横流,往日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日渐式微,经济重心转移,小城镇建设严重滞后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叶堡乡党委以小城镇建设主街道改造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建设功能完备、配套完善、商贸繁荣、和谐宜居的目标,始终坚持“四突出四着眼”,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建主街道全长850米,宽22米,其中车道14米,两边人行横道各4米,铺面砖混二层(三层)结构。在占地4亩的公路段所在地建设一个集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广场。截止目前,主街道涉及改造的89户农户已完成拆除任务,60多户在建。沿街排水管道已铺设完毕,沿街14米车道铺油工程完成铺油,年久失修葫芦河叶堡大桥已经开工重建。经与县公路总段协调,以土地置换的方式,在占地4亩的公路段所在地将建设一处集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文化广场。以招商引资的办法,将占地8亩的主街道原供销社所在地改建成一个果品、蔬菜物流中心。郭嘉、魏店、千户、王窑等乡镇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基地开发、非农产业发展实现了有机结合,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紧抓民生保障破难题。秦安县从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作为“关心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保障民生”的重点难题加以破解,在大力争取项目的同时,围绕打造形象工程、民心工程、廉政工程和阳光工程的目标,精心规划设计,紧抓工作进度,严把工程质量。首批建设的利民家园廉租住房已于2010年10月交付使用,重点解决了100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惠民小区和秦南小区是该县启动廉租住房建设的第三批在建小区,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2400套住房。截至目前,秦安县已建成廉租住房100套5000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廉租住房3540套17.7万平方米,1240户住房困难家庭通过公开摇号圆了自己的住房梦,已搬迁入住。累计为2671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发放租赁补贴1516.8万元,有效解决了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此外,该县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处,7乡镇47村47141人受益;探索实施补贴项目“一册明”、资金发放“一折统”、惠农服务“一厅办”、政策落实“一栏清”、信息查询“一台通”的“五个一”工程,已发各种惠农资金3.7亿元,群众对惠农政策落实的满意度达到100%。以维护稳定社会和谐为目标,探索建立了联调、联防、联动、联治、联创、联办“六联工作机制”,创出了社会治安联防联保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紧抓产业发展破难题。大力推广“梯田+林果+节灌+全膜+路网”的旱作农业发展模式,2011年覆膜面积3.05万亩,建成500亩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示范点10个。注重在产业道路建设等方面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着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至目前,兴国镇在李山等4村铺开产业路8条6公里;中山乡已完成香山等6村开展20条23.1公里产业路建设。已实现基本通田间道路的村有128个,全县共实施产业道路300余公里。形成了干支相接、环形贯通、纵横交错的田间农路网络,构筑“干支相接、内通外联、结构合理、设施完善”的农村公路体系,为农民致富增收铺就通道。产业道路建设将彻底摆脱个别偏远农村行路难、运输难,影响和制约产业特别是林果产业发展的基础性难题。该县近年来农村公路通行能力也显著提高,完成了通乡油路8条163公里、农村通达通畅工程297条758公里,42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通达,141个行政村实现通畅,全县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464公里。如今,走进乡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条坚实而平坦的乡村公路,犹如玉带环绕在山清水秀的村落周围。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可用机动车直接将其送到田间,客商的货车直接从村道开到田边收购农产品,一辆辆装满农产品的摩托车、平板车、三轮车不时从村道上驶过,农民群众彻底告别了“人挑马驮运送物品”的历史,农村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紧抓基层党建破难题。按照“强基固本抓党建,创先争优促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龙头、基础、先锋、样板、民心、保障“六大工程”,着力解决基层基础薄弱、工作后劲乏力等问题,有力提升了各行业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同时以县乡党校、行政学校和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为主阵地,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努力创新培训方式,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切实提高培训实效。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5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9973人(次),有效解决了干部教育培训动力不足、热情不浓、学风不正、效果不显的难题。2011年全县通过“四议”程序决策事项817项,村“两委”承诺1123件完成1063件,党员承诺13650件完成12980件。今年,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大力争取项目,整合到位资金,统筹各类资源,拟新建、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53个,并统一设计了村级组织门牌、村务公开栏、宣传栏、黑板等硬件设施,规范化布置村级活动场所150个,建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428个、村卫生室138个,为群众带来了便利和实惠配套相应的文化广场、便民超市、农资超市和果品市场,使村级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党员干部学习、工作的“温馨家园”,联系服务群众、聚集人气的“桥梁纽带”,培养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

为靠实具体责任,推动难题破解的纵深发展,秦安县在认真制定创先争优破解难题方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四项机制,落实“一难题一方案”要求。一是建立挂牌销号制。把待破解的难题分主要内容、破解重点、主要措施、责任领导、完成时限、目标效果等六个方面,制作“创先争优破解难题公示牌”,完成一件销号一件。二是建立倒排工期制。按照一月一总结、一季一研究要求,结合领导点评,查找工作欠帐,分析后进原因,研究推进措施,提出任务要求。三是建立督查通报制。制定破解难题检查督查办法,对落实情况定期检查督查,对推进不力、欠账较大的下发督查通报,提出整改时限和推进要求。先后下发督查通报4期,涉及单位15个。四是建立效果倒评制。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难题破解成效的最终标准,通过召开座谈会、下发满意度测评表、深入走访干部群众等办法,整体评价难题解决的满意度。

(五营打造全膜玉米示范点)

(郭嘉小城镇建设有序开展)

(王尹掀起产业路铺筑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