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陇城:民间“非遗”展新姿

玉兔辞旧岁,祥龙送春来。2月6日(农历正月十五),节日的秦安陇城到处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气氛。来自临近乡镇的数万名群众扶老携幼,呼朋唤友,涌向陇城女娲文化广场,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暨2012“人文陇城”民间社火表演。

上午11时,礼炮齐鸣,锣鼓阵阵,陇城镇民间社火展演正式开始。来自清水、张川、庄浪等县和五营、莲花、中山等邻乡及陇城镇所辖村组的40多个社火表演队齐聚一堂,纷纷闪亮登场。龙泉村的锣鼓表演拉开了社火表演的序幕,20多名身着节日盛装的女子表演者,个个精神抖擞,挥舞有 力的臂膀,打出了龙年的威风,敲出了震撼天地 的强音,给人一种悦目舒畅的感觉,喧天鼓声如排山倒海之势威震四方,充分展示了娲皇故里父老乡亲迎新春的喜悦心情和对好日子的由衷赞叹。

凤尾村的秧歌、王湾村的马社火、西关村的高抬、王李村的高跷等表演都充分展示了陇城人意气风发、喜迎龙年、盛世狂欢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的无限憧憬和向往。赏心悦目的大型舞蹈及极具地方特色的舞龙、舞狮等表演,深受现场观众的好评。五营乡表演的“双龙戏珠”,气势宏大,寓意吉祥;清水县白驼镇的高跷表演惟妙惟肖,风格独特;张川县龙山镇的舞狮表演技艺精湛,文化深远。节奏明快、喜庆热烈的各类社火,充分展示了大众百姓团结拼搏、奋力进取的精神风采。

20多辆体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谐家园、平安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形态各异、造型新颖、艺术别致、主题突出的彩车,伴随着激越的锣鼓和喜庆的音乐,和由彩旗、大鼓、舞狮、舞龙组成的方队进行了精彩的表演。豪迈的舞步、舞动的绸扇、雄浑的气势,像不尽的滚滚波涛,反映了在党的政策指引下,陇城镇抓项目、强基础,兴产业、优环境、保民生、增收入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反映了“作风建设年”陇城镇上下干事创业的崭新的精神风貌。

置身于人山人海的女娲广场,眼前是开怀畅笑的群众百姓,耳边是连声叫好的喝彩,一副国家兴盛人民安居的太平盛世图景在心中逐渐绘就。李德祥老人是地地道道的陇城人,他说自己已经82岁了,年年都看陇城正月十五的社火,这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社火曾经是他们这代人追棒的正月里的唯一“娱乐活动”。

春节社火也叫“故事”,是民间自发举行的一种综合性文化娱乐活动,包括灯火、曲艺、舞蹈、戏剧、杂耍、武术表演等多项内容。相传始于唐代,至今盛行不衰。每至新春正月,几乎庄庄耍故事,庄农人自娱自乐,庆贺新春,祈求福祥,营造出一种山乡特有的新年气氛。民谣云:“社火本是农家宝,吃饱穿暖能耍好。春种秋收难得闲,上正腊月才撒欢!庄农人没有故事演,不是兵乱是荒年”。

央视记者现场实录
多年来,陇城镇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名镇品牌,全镇社会经济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实录
新的一年,蕴含新的希望,陇城镇将抢抓国家重视历史文化名镇建设的良好机遇,以明清街的维修改造为契机,精心打造“女娲文化”、“三国文化”两大品牌,推动镇域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