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岁月如梭,转眼接近年末岁首,让我们用镜头和笔回放2011年秦安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精彩片断和靓丽剪影,展示重点工作、特色亮点,回眸取得的可喜成绩。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秦安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和科技为支撑,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深入实施“11132”发展战略,继续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县域工业、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四大产业,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幸福新秦安。
秦安着力解决看病难住院贵

秦安县立足县情实际,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固发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医疗政策带来的实惠。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让老百姓得实惠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428个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的执行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全部实现零差率销售。自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共销售药品近1500万元,群众受益近225万元,卫生院门诊病人比去年同期平均增加14%,门诊费用比实施零差率前下降15 %,住院费用比去年同期下降14.7%。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自医改工作开展以来,卫生局积极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服务理念由医疗服务向疾病预防模式的转变。2011年,全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5.41万份,完成电子档案29.30万人,并为6.8万余人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对55655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健康管理,达到老年服务人口的70%。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均达到97.9%以上,扩大免疫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3.2%。此外,全县广大群众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为主”的卫生理念正在全民普及。政府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真正使群众享有了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全力开展中医先进县建设
按照省、市、县安排,秦安启动了全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进县建设,并于10月份通过市卫生局专家组的初审。全县26个县乡医疗机构均设立了中医管理科、中医诊室理疗室和中医住院病床。配备了牵引床、艾灸仪、蜡疗仪、熏床等中医治疗设备200余台(件),能开展推拿、牵引、针灸、熏洗、蜡疗等非药物疗法40多种。

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患者治疗
该县、乡级医疗机构均能开展中医药服务,开展5种非药物疗法的单位达到100%。落实新农合的中医药服务优惠政策,对于中药及其验方处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费用新农合全额报销。先后安排20名中医药技术人员分别到省中医院、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组织部分中医药技术人员分批次到武山疗养院学习了蜡疗技术,初步建立了一支能够满足中医药发展的人才队伍。同时为全县各医疗机构累计投入资金250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注重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配置“甲流”和“手足口病”防治处方和10个协定处方,并在全县广泛推广使用;在《居民健康档案》中填写“中医体质辨识”,对慢性病患者给予中医药康复保健指导和干预;印制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教育资料20余种16万余张向广大患者免费发放;举办慢性病的中医康复和预防知识讲座10次培训800余人。

减轻农民看病负担
目前,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554350人,参合率96.11% 。医改启动以来,为进一步惠及农民,合理调整了补偿方案,将年累计住院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全面落实中医药报销优惠政策;三级以上残疾参合患者在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报销范围内医疗费用按100%的比例予以报销,在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以规定报销金额为基数,再报销该金额的30%。将白内障复明手术等医疗项目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健水平。此外,包括城镇医保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群众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医改启动以来,秦安县进一步加强出外进修学习、在岗培训和中医师承教育。安排卫生技术人员80多人次分别到省、市医疗机构或医学院校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全员医学继续教育,累计培训县、乡级各类人员5000人;在全县范围内遴选名老中医专家13人作为师傅,选拨中医技术骨干36人,开展了中医师承教育工作;并积极开展万名医师支农工作,有计划招录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上岗,提高乡村医疗水平,促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快乡村一体化管理进程。


县卫生系统举办“红歌唱响秦安”专场文艺晚会

县医院住院楼

乡镇卫生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