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日报秦安讯(记者 王鄱) 9月2日下午,记者随陇原环保世纪行“聚集渭河”记者团赴秦安县采访时,在位于县城以北10公里的叶堡乡,惊喜地发现当地34户高能耗、高排污、低效益的家庭手工小粉坊群,已经被政府采取强制措施全部关闭,加上该乡周边安伏、莲花、陇城及郭嘉等6乡镇的零散小粉坊,目前全县共关闭小粉坊户86家,代之而起的是1家污染零排放,投资300多万元,年产1000吨粉条的全自动封闭粉条生产线,从而根治了小粉坊多年来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对葫芦河秦安段水源造成的重度污染。

据了解,这些小粉坊长期将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排葫芦河,仅叶堡34户小粉坊群年排污水就达2.56万吨,是葫芦河秦安段的主要污染源,使葫芦河水质监测结果均为五类,已严重丧失使用功能,为此也成为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为保护水源地水质安全,从2006年10月起,该县痛下决心,成立了整治领导小组,由环保、水务、国土、工商、电力等11个部门,抽调得力执法人员,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一方面他们引导有实力的粉坊主搬迁到叶堡工业园区;另一方面对没有能力搬迁的小粉坊依法取缔关闭,从而使86家小粉坊彻底在葫芦河沿岸销声匿迹。

省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保护办公室副主任路有明说,在2005年秋季,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叶堡乡调查采访时发现,那些小粉坊群污染还很严重,每家每户都在昼夜生产,直排葫芦河的废水中飘浮着大量白色泡沫,气味刺鼻。并且许多作坊主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玉米淀粉为原料,大量添加明矾等有害物质,生产场所污水横流,随处倾倒的粉渣臭气熏天,脏、乱、差等现象触目惊心。他说今天看到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下,地方政府能以环境保护大局为重,重拳出击,坚决整治,依法保障渭河支流不受侵害的做法,让自己对陇原环保世纪行的重大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