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学党史 务实笃行求实效
麦积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二)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麦积区各镇立足实际,坚持学史力行,帮助解决群众所需所盼,注重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东岔镇:多点发力办实事
东岔镇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将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实践成果。“村上开会每次都征求我们的意见,为我们解决困难问题。村上近年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让我们有了活干,也有了收入。”桃花坪村村民开心地说。桃花坪村投资7.8万元建设200亩乌龙头产业园,栽植乌龙头苗13万株。全镇11个村对188.32亩撂荒地进行了复耕复种。盘龙村邀请市农业局专家对60余位村民进行了花椒种植技术培训,帮助群众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设法增加群众收入。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积极做好项目建设工作,为民办好实事。在腰庄村堤防建设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挖掘机挥舞着机械臂有条不紊的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腰庄村紧邻渭河,河堤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大,严重危及周围住户生命财产安全。为消除安全隐患,腰庄村积极争取项目,启动实施了腰庄堤防建设项目,已完成堤防基础加固360米,下游堤身加高长70米,新建堤防35米,加高护坡长27米,安装护栏360米,河道清淤350米。
三岔镇:志愿服务践初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也事关广大群众根本福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三岔镇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和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迅速行动起来,不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各村党支部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公益性岗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卫生清洁行动,重点对310国道沿线、村庄干道、村庄公共区域进行大清扫、大清洁,清除房前屋后的杂草和垃圾,清理水沟环境卫生,清除道路两侧的垃圾。通过党员干部带动,广大群众参与,让人居环境整治见实效,村庄面貌换新颜,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
“垃圾天天有人清扫,村巷打扫的比自家院子都干净。”说起村里的变化,三岔镇佘家门村的村民们个个竖起来大拇指。佘家门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到实际行动上。如今走进佘家门村,只见水泥村道平坦宽阔,家庭院落错落有致,村民广场宽阔整洁,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图景映入眼帘。
琥珀镇:学史力行重实践
琥珀镇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学史力行葆本色、植树添绿践初心”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推进。在高方村植树现场,镇班子成员带头参与,党员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大家仨俩一组,紧密协作,默契配合,扶直苗木、挥锹铲土、踩实压紧,确保栽植一棵成活一棵。本次植树活动共栽植云杉树1400株,月季100株,完成道路绿化4.1公里。一排排新树苗错落有致,承载着希望在春风里昂然挺立。义务植树活动,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是琥珀镇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学史力行的一次生动体现,将绿色发展观念、艰苦奋斗精神“种”进每一名党员干部群众心中,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利桥镇:深学笃行见实效
利桥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二十五军曾在利桥留下过足迹,“两当兵变”曾在利桥洒过热血,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篇章,“红二十五军在利桥”、“两当兵变在利桥”的故事代代相传。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利桥镇依托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现场参观利桥镇红色印记馆、吴河乡村记忆馆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瞻仰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并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秉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赓续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利桥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紧紧抓住领导带头这个关键,坚持以上率下学,从镇党委班子成员做起,以“读”促学,以“讲”促学,在加深理解、全面掌握上下功夫,做到先学、先知、先掌握,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好表率。同时,要求每名党员干部做到记好1本学习笔记,撰写1篇心得体会,提出1条改进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帮扶1户困难户、帮助1名留守儿童,为群众办1件实事,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学得实、想得深、用得好。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