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谋发展 真抓实干谱新篇
——三岔镇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综述

冬日暖阳高照,行走在麦积区三岔镇,目及之处,一片欣欣向荣:街道热闹繁华,村落整洁干净,一个个产业兴旺发达,一户户群众喜露笑容。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镇上下拼搏奋进,在这片土地上又一次留下了富裕、美丽、幸福的印记。
一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对标中央和省市区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立足镇情实际,全面开展“绣花”式扶贫,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台阶。

党建引领促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建是核心。只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只有求真务实的党员干部,才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2018年,三岔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学习、强化制度,突出实践,多措并举,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各项任务。
镇党委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及“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抓脱贫、抓发展放在讲政治的高度,作为自觉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见效。

镇党委坚持率先垂范,带头学理论、学业务、抓落实。制订学习计划,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党委理论中心组组织集中学习12次,开展集体研讨和党课辅导,先后召开20多次党委会,明确任务分工,夯实工作责任,研究部署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等工作,不断建强基层堡垒。
常抓学习不松懈,持续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向党员干部发放《党的十九大知识100问》《基层党建应知应会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购置《十九大报告》《十九大党章修正案》《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通过开展撰写心得体会、畅谈读书感想、结对帮学等活动,引导大家学深、学实、学出成效,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

扎实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甘肃省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手册》要求,围绕7项标准和42条规范支部建设,各村党支部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开展对标达标工作。以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在学习内容及方式上求创新,通过学习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学习效果,以学习效果的提升推动工作任务落实见效。
镇党委狠抓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干部思想不严不实、工作纪律软弱涣散的问题,教育引导干部廉洁自律。落实纪委监督执纪问责主体责任,通过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确保对违规违纪行为严查快办。去年以来镇纪委受理区纪委转办案件11件,做到了有访必接,有案必查。

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严守“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对照省委第三巡视组和市区扶贫领域巡察反馈意见,扎实开展整改工作。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明确具体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存在的问题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谈话教育,抓早抓小,严肃查处违纪案件,查处省市区委扶贫领域专项巡察移交问题线索8件,警示谈话3人,诫勉谈话1人,移交整改问题6方面12条,全部整改到位。
注重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把党建力量向下传导。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激情和活力,闫西村大红袍花椒产业协会率先成立了党支部,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成效。

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党建基础。整合项目资金,新建了秦岭村、前进村2村高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打造培树了北峪、王山等党建示范点,对新岔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指导转化,完成整改工作。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把关口,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人,新发展党员9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8名,为基层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党员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激发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以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从严从实抓好干部教育管理,完善党员干部考核管理机制,扎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工作纪律松散、集体意识淡薄等问题,在干部中营造了求真务实、拼搏向上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脱贫路上有作为
脱贫攻坚是“一号工程”。只有紧盯产业精准扶贫,只有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才能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在脱贫攻坚战中,三岔镇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区政府要求,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同时,立足自身发展,从群众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开辟致富新路径。全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96户42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2%。
始终把“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作为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和夯实精准帮扶的基础。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增收措施、巩固提升措施、仔细核算收入。在掌握户情,摸清底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按期完成了未脱贫户“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552户2288人;已脱贫户607户941户2664人全部制定了“一户一策”巩固提高计划。

紧盯脱贫目标,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帮助村上制订脱贫规划,落实扶贫政策。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因户施策”的要求,全面落实到村到户措施任务。完成712户贫困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续贷工作,有力解决了贫困户缺资金的难题,增强了发展后劲。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加大慢性病特殊病报销政策宣传,积极协调医疗机构、保险公司、民政部门报销医疗费用;实施了太碌、前进、佘家门、黄龙、王山等5个贫困村安全饮水,自然村动力电实现全覆盖。着力解决建档立卡户安全住房问题,实施C级危房改造37户,加快易地扶贫搬迁进度,保障扶贫搬迁户早日搬进安全住房。开展农村“八差”环境整治,帮助贫困户打扫房屋、院落,保持良好的居住环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产业发展是致富之本。全镇新建特色林果360亩,提质增效果园3300亩;在秦岭村、小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林下和幼树果园套种中药材,实施栽种猪苓70亩,带动贫困户17户。在受灾花椒园补栽玉米1200亩。发展本镇土蜂养殖产业,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在秦岭村发放蜂箱600个,在小坪村发放蜂箱833个,太碌村发放蜂箱140个,佘家门村发放蜂箱130个,水关村发放蜂箱130个,带动124户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增加生产收入,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帮助群众迈上长效稳步致富道路。
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根据贫困户劳务培训需求,组织建筑、家政、酒店管理、电商、农家乐、花椒种植、特色农产品种植等各类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劳务输出8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200余人,建成电商服务站10个,带动本地农产品销售。围绕种养殖和特色优势产业,全镇17个村成立了扶贫互助合作社,总资金109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全覆盖,入社农户1247户,贫困户实现全覆盖,累计发放互助资金849万元,切实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发放精准扶贫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全镇累计发放到户产业扶持资金1188万元,其中到户产业资金858万元,占76.8%,配股资金260万元,占23.2%。到户资金中用于360亩新建园39.6万元,680亩2-3年幼树园81.6万元,2237亩盛果园提质增效402.66万元,购置农机具334.14万元。
农村“三变”改革有序开展,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做出了有益尝试。
此外,开展“大棚房”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行为,保护基本农田不受侵占。扎实开展春秋动物防疫工作,加大非洲猪瘟防控力度,做好养殖户动物防疫排查工作,保障全镇养殖业健康安全发展。

民生实事暖人心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倾心倾情抓民生,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年,三岔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加大民生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续写了民生工作的新篇章。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对社会公众需求的响应力,积极谋求民生福祉,大力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全镇人民共享。全力关注民生民计,帮助群众解决好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教学、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和困难。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黄龙村、墁坪村市级整洁村建设。开展“厕所革命”,引导群众建设卫生厕所。集中开展全域无垃圾创建活动,以310国道、镇区主干路、村庄等为重点区域,清扫清运生活垃圾,实现垃圾日产日清。“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镇村道路面貌焕然一新。
开展河道“清四乱”专项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清理整治侵占河道、围垦河道、非法采砂、倾倒垃圾、破坏河道等突出问题,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加快三岔镇小城镇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对主镇区的道路、防涝、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对310沿线商铺改换门头,统一了样式风格。在巩固现有城镇管理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严格落实沿街商铺“门前三包”责任制,持续提升城镇管理水平。

认真落实民生政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扎实开展农村低保提标和调整、低保清理规范等工作,对贫困户落实各项惠民资金,农村低保金、临时救助金、特困供养资金和大病医疗救助金全部发放到位,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合缴费全面完成,补助标准逐年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卫生健康工作不断规范,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
持续抓好安全生产、防汛防灾、扫黑除恶等工作,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抓民风,提升群众内生动力。为增强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充分认识文明新风对脱贫攻坚的推动作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充分发挥文化实力软力量。组织开展了“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等宣传活动,脱思想穷帽、拔思想穷根。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开启新征程。2019年的“试卷”已经破题。三岔镇党委书记裴利杰说,新年要有新作为,我们将一如既往抓党建、强队伍,抓项目、强基础,抓产业、助脱贫,抓民生、促和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超常的举措,更加十足的干劲,为全镇群众谋幸福。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