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积区自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以来,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这一改革主线,坚持以五项改革工作为重点,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管理,完善改革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医改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新农合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新农合实施方案,提高了补偿标准、增加了补偿项目、加强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落实了中医药优惠政策,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2011年,全区农民参合率达95.44%;特殊人群参合率100%。按照中央、省级、市级、区级和个人人均230元的补助标准,应到位资金9953.204万元。截止目前,实际到位4410.992万元,有187661例参合农民得到新农合门诊补偿344.062814万元,受益率43.37%;有8370例参合住院患者发生总医药费3267.749351万元,得到新农合住院补偿1509.85287万元,例均补偿1803.89元,平均补偿比例为46.20%,受益率1.94%。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制定下发了《天水市麦积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细则(试行)》(天麦医改办发〔2011〕9号),全区22个乡镇卫生院(分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76个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和甘肃省增补的药物全部纳入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通过开展基本药物工作,有效控制了药品价格。1-4月份,全区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增长了27%,药品价格下降了22%,销售药品380.6万元,让利群众药品费用68.24万元,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近年来,累计实施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40个,完成总投资14744.65万元,建设总面积75538平方米。市二院住院大楼、中滩等22个乡镇卫生院业务楼建成投入使用。2011年全区卫生系统在建项目共6个,总投资13612.68万元。①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项目为第四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总投资3505.93万元,其中中央扩大内需资金1500万元,建设面积16613.59平方米。②区中医医院新建门诊楼、住院楼及相关附属设施工程项目中央国债总投资概算2798.75万元,总建筑面积11566平方米;③花牛中心卫生院住院楼项目总投资19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0万元,区级配套32万元,建筑面积1470平方米,为地上四层框架结构;④桥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下达投资340万元,面积2043.93平方米。⑤北道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370万元,批复建设面积1850平方米,⑥市四院灾后重建门诊楼项目,建筑面积7975.76平方米,四层局部五层,总投资概算1432万元,争取到阿联酋政府援助资金1000万元;灾后重建住院医技综合楼项目,建筑面积17818.59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局部十三层),总投资概算4974万元,申请到沙特发展基金会灾后重建贷款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400万元)。目前各个项目建设都在顺利进行。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全面开展。按照《天水市麦积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细则》等文件,全面完善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考核工作进行了量化、细化。截止目前,城市居民累计建立健康档案99075人,建档率85.48%;农村居民累计建立健康档案12.61万人,建档率27.46%;65岁以上老人健康检查1.82万人;对高血压病、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管理率分别16%、53%、100%。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市二院作为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制订方案,大胆尝试,摸索经验,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加强医院管理和岗位规范,完成中层领导竞聘上岗工作,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全面推行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医疗机构推行“八个排队”的制度,强化治理过度医疗,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深入开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乡镇卫生院院长队伍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对全区乡镇卫生院、分院院长副院长进行了公开竞聘。共设56个职位,其中:院长职位23个,副院长职位33个。共有95人参加了报名,经审查符合报考条件的共有84人。经过笔试、面试、民主测评、领导评价、考察任职等步骤,有23人列为竞争上岗拟任人选,进行了公示,将更有利于农村卫生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