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位老人指点下,他们又来到万泉镇邵坪村,找到了邵正国老人。他曾经担任过副镇长,对历史情况比较熟悉。邵正国介绍说,万秘书名叫万孝军,1965年就去世了。他的家人后来搬到了万泉镇徐家城村,万孝军的儿子叫万招财。
2006年7月9日,刘志贤来到了万招财家。对此,46岁的万招财感到很意外,对这位突然出现的老人一无所知。
“我叫刘志贤,曾经借过你父亲5元钱,一直没还上。”说出了心底隐藏很久的话,刘志贤有些激动。
刘志贤颤抖着手,拿出500元钱,要万招财收下。
万招财回忆说,当时,对刘志贤欠父亲钱的事不了解,也没有听母亲提起过。况且,父母都已经去世,自己不好接受这样的事情,就表示说:“你来看看我们就行了,还钱的事就别提了。”不肯接受这笔钱。
见此情景,徐家城村村支书在旁打圆场说:“当初借了5元钱,就还5元钱吧。”
万招财连声说:“好啊,好啊。”
刘志贤不肯,说:“你要不收下,我就不走了。”
一来二去,僵持很长时间。最后,看到刘志贤的眼里流出了热泪,万招财感到老人的心意很重,就收下了。
刘志贤嘱咐他,希望万招财到他父亲坟上烧纸的时候,说一声:“我把5元钱还上了”。
拿着这500元钱,万招财没舍得花,也没存到银行,而是买了花瓶。他说,花瓶放到家里,只要看到它,就想到刘志贤老人的情意。这是一份人与人之间彼此真诚、相互信任的见证。
物质丰富了,人的精神呢?
如今,刘志贤、曹素珍住在河北省任丘市的一个单元房里,三室一厅,使用面积82平方米。家里墙上,挂着刘志贤手书的字画:“健笔凌云歌盛世,焕发青春乐陶陶”,显示着老人晚年生活的恬淡和志趣。
刘志贤说,这5元钱,也留下了他一生的遗憾和愧疚。他总是问自己,无论是信息不通,还是生活困难,为什么万秘书活着的时候,没把钱还上?为什么他一家人生活困难的时候,没把钱还上?53年过去了,如今,大家的日子都好了,才把钱还上!为什么——他把一个大大的“?”留给了自己。
他说:“这一辈子不还钱,良心过不去。人家对你好,你也要对人家好。对得起别人,才能对得起自己。”
“做人要有良心,做人要干干净净。”他时常这样要求自己。他家附近有个食品批发部。一次,他去买一瓶葡萄酒,结果售货员给了两瓶。拿着走到门口,他才反应过来,马上把葡萄酒送了回去。以后,那位售货员见到他时,总是格外热情。他的心里,也感受到了快乐。“你把东西拿了,人家就少了。别人少了,你的良心就亏欠了。”刘志贤这样认为。
但是,身边总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儿子下岗了,拿着“买断工龄”的补偿款准备开个商店,但却被熟悉的人给骗了,上万元钱被人拿走了,人也找不到了。刘志贤的一位熟人找到他的女儿借钱,1万多元,说是“急用,一两天就还。”结果,一年多过去了,也不还,不但不还,还说:“你越来找,就越不给你。”
身边被骗的人多了,刘志贤就想,是社会风气出了问题。为此,他给孙子讲自己归还5元钱的事情,告诉他,人可以没钱,但不能没有原则。做人要有良知,做人要干净、正直,彼此真诚,相互信任。爷爷讲诚信了,你以后怎么办呢?
快过春节了,万招财表示,过了春节,就要从甘肃省庄浪县万泉镇徐家城村出发,到河北省任丘市看望刘志贤老人。在刘志贤老人的身上,他看到了一种让他非常感动的精神。现在,他还常常和刘志贤通电话,问候老人。
“我们就像亲戚一样走动。”万招财说。 (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