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石村全貌(配图:天水在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树典型、抓示范是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机切入点。伯阳镇曹石村是麦积区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的30个示范村之一,曹石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率先垂范的成就,离不开高标准、高规格的档案管理工作,成功的档案工作经验是曹石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上的助推器。
曹石村位于伯阳镇西部马岘梁中段,属典型浅山区农村,全村有113户516人。曹石村历届“两委会”班子十分重视档案的保管工作,村档案室保存最早的档案是六十年代初形成的。村档案室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硬件设备齐全,档案管理工作达到“十防”要求。
曹石村“两委会”班子十分重视档案的利用工作,为了谋求发展致富之路,村党支部一班人认真翻阅了村上保存完整的1962年以来的档案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发现在曹石村不能再沿袭祖先走过的种粮老路,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班子成员率先种植果树,动员群众,分析发展林果业对改变村庄环境,增加村民收入的好处。同时多次邀请市区林果专家举办培训班,讲授栽培技术,曹石村逐步走上了发展林果业的致富之路。
1992年后,曹石村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然而村民的居住环境仍然十分简陋,村容村貌差。村两委会经过认真的调研后决定,总体规划,建设农民新住宅,但这势必会使一小部分村民的切身利益受损。为此,村两委会利用档案室的土地承包及其基建档案,认真分析,仔细对比,讲解宣传,动员群众,使部分村民因利益受损而产生的不理解得到化解,并积极投身到新住宅建设中来,如今整齐划一的新住宅已成为曹石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天的曹石村更加重视档案工作,村档案室现存有文书、基建、照片、财会、小学教育等档案216卷(盒、册),种植、养殖、少儿读物、党建等资料1000多册,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为群众服务。茶余饭后,曹石人步入档案室查阅档案资料,翻阅果树栽培、养殖技术资料及少儿读物,观看电教录像,村民之间自然形成了一股比帮赶的新风尚,文明乡风已在曹石村悄然形成。正因为曹石档案在新农村发展道路上真正发挥了资政兴村的助推效益,档案管理符合《行政村示范档案室认定标准》,2005年被省档案局确定为甘肃省“示范档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