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霓虹灯掩映下的兰州夜景。本报记者 张铁梁
近两年在兰州,谁敢说自己没体验过堵车?
出租车单双号行驶、尾号限行、加快公共交通建设……办法措施不知采取了多少,但轻松不了多久,就又恢复了往日的拥堵或者比往日更加拥堵。
当堵车现象慢慢演变为一种出行常态时,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兰州缓解“拥堵”的突破口究竟在何处?
又是一个拥堵的秋日,记者来到兰州市安宁区。往昔静谧的“十里桃乡”,眼下成了一座大工地,空气中弥漫着扬起的灰尘,耳畔响彻着施工机械发出的声响……这一切的发生,源于一项投资达30多亿元的工程——亚行贷款兰州城市交通项目的展开。
这项工程能为兰州未来的“畅通”建立一种新思路吗?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亚行贷款城市交通项目,保证新城区道路等基础设施30年不落后
对地处西北内陆、经济尚不发达的兰州市而言,掣肘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无疑是建设资金的极度匮乏。“在当时吃饭财政的前提下,能‘借船出海’,搞建设发展,无疑是最有效途径之一。”兰州市政府发改委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2007年1月,兰州城市交通项目报经国务院批准,跻身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2007-2009年备选项目规划新补充项目清单。2008年3月,亚行专家组进驻项目建设区,进行为期13个月的技术援助,其间就项目建设内容、拆迁安置、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与兰州市有关部门进行广泛讨论和研究,并形成技术援助最终报告,向亚行提交。2009年8月初,省发改委批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8月底,国家发改委批准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009年12月11日,亚行董事会正式批准兰州城市交通项目,总投资30.58亿元,其中亚行提供贷款1.5亿美元。
在亚行贷款兰州城市交通项目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这份双方签署的《项目协定书》,协定书规定:亚行贷款兰州城市交通项目主要用于建设、完善兰州新城区规划路网及综合管沟体系,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快速公交系统并确立清洁发展机制,建设全兰州市区完备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具体包括新建总长22公里的12条道路,翻改建总长度11公里的6条道路,建设总长度近16公里的地下综合管沟;按照公交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思路,建设一条全长13公里的快速公交走廊,始于安宁区仁寿山公园,横穿安宁区腹地,终止于兰州西站,包括公交专用车道、先进的车站系统和指挥系统,特别是以公交快速通道为载体,确立清洁发展机制,发展绿色环保交通。“这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工程,竣工后可使安宁新城区路网基本形成,安宁片建成道路里程将占规划道路里程的76%,可盘活安宁区667公顷土地。工程将极大促进兰州新城区骨架路网的建立和5年基本建成兰州新城区目标的实现,同时保证新城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30年不落后。”亚行贷款兰州城市交通项目办公室主任王友平对记者说。
亚行贷款城市交通项目的全面开建对兰州“畅交通”而言,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2010年1月11日,在纷飞的雪花中,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宣布,亚行贷款兰州城市交通项目在安宁区奠基开工。
时针指向今日,亚行贷款兰州城市交通项目已开工建设近两年,进展如何?“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14亿元,至今年年底可完成投资近20亿元。”正在施工现场忙碌的王友平对记者说。
走在已建成的宽36米、双向6车道的518#路上,亚行兰州办工程部部长刘海军告诉记者:项目的17条规划道路中,除510#暂未动工外,其余16条规划道路已全部开建,其中572#等6条道路主车道已建成通车,安宁区刘家堡至费家营城区腹地交通主干路网基本形成。
备受关注的兰州首条快速公交“BRT”,除地下通道部分外,水挂庄桥以东至西站段道路已全线铺油通车,十里店桥以西至刘家堡段实现半幅通车,快速公交走廊沿线8个BR车站及6个地下通道并配套建设商业区域,正在加紧施工,刘家堡站等4个小型地下过街通道已完成半幅并通车。
亚行兰州办与加拿大亿华尔(EPAPA)设计集团签订协议,由其对“BRT”通道两侧开发方案进行策划,美国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就此拨出专款,聘请国际知名城市设计专家进行研究,力争近期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工程最难啃的“骨头”拆迁安置也取得重大突破。570#等11条新建道路征地拆迁工作,除502#等3条道路正在进行外,其他均已基本完成。截至目前,项目共完成征地500亩,拆迁面积31万平方米,涉及农户千余户、5000余人,企业67家。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刘家堡、银滩路、孔家崖街道移民安置住宅楼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约3亿元,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安装装饰工程及室外工程建设,将于今年底前全部入住。安宁堡约10万平方米的安置楼将在近日启动招标程序,完成后即开工建设。
无疑,亚行贷款城市交通项目的全面开建对兰州“畅交通”而言,将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用世界最先进理念,建设一流工程
“这个路段以前状况如何?”“全程跑完要多长时间?”2010年3月8日,正在行驶的广州快速公交车,坐上了一群特殊的“乘客”,他们中有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兰州市市长袁占亭等。亲自体验了一番这条全世界目前最繁忙的“BRT”公交车后,陆武成深有感触地说:“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手段。兰州已具备建设快速公交的条件,我们一定要汲取全世界最先进理念,建设一流的精品工程,有效解决兰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兰州市对这条承载着未来“畅交通”期盼的工程倾注了极大心血。工程建设中,陆武成多次赴现场检查指导,统筹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兰州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从设计到施工,由每一个细节开始,竭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王友平告诉记者:兰州快速公交走廊设计时,有数十名国外专家参与,借鉴了国际国内100多个城市的成熟经验,吸收了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BRT”建设理念,从系统到站台外观设计均达到最优。
在即将铺设完毕的快速公交走廊两侧的非机动车道,记者看到道路呈褐红色。亚行兰州办工程部工程师戚清华告诉记者:这是从美国引进的彩色高承载透水混凝土,该技术平整度高,雨雪天能防滑,将极大提高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感,且造价仅是彩色沥青的40%-60%。
这样的“亮点”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快速公交沿线道路道牙、人行地砖、绿化带侧石及井盖均采用德国技术生产的仿花岗岩、可调式防沉降球墨铸铁井盖;道路沥青路面铺设中采用美国道路施工路面铺油新技术。
在城市上空常见的“城市蜘蛛网”在快速公交走廊沿线将消失。“BRT”项目新建综合管沟水、电、暖及各种光缆管道等将全部埋入地下。
最令人向往的是“BRT”释放出的“绿色符号”。王友平告诉记者:快速公交走廊内,将建成完善的非机动车道设施和人行设施,与南北滨河路自行车道相连接,新建绿道38公里,以完善的绿道设施吸引群众绿色出行。项目中已规划在“BRT”沿线设立自行车存放点,存放数达1600辆。同时南北滨河路和市中心的接驳方案正在进行研究设计,力争拿出一个完善的全市绿道建设方案,并首先在“BRT”沿线和南北滨河路得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