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冲不垮的“堤坝”
——陇南全力抗洪抢险救灾

8月11日至13日,陇南市9县区持续强降雨,暴雨导致河水暴涨,洪水朝着良田、堤坝、村庄、集镇汹涌而来,并引发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全市36人死亡、23人失踪、295人受伤,多处路段严重损毁,交通、电力、通信中断,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和居民住房进水或倒塌,受灾之重、损失之大,为历史罕见。
面对暴洪灾害,刚刚从地震阴霾中走出的陇南人民打响了抗击洪灾的家园保卫战。

火速救援,群众安危刻不容缓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陇南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防洪抢险Ⅲ级应急响应,随后迅速上升为Ⅱ级、Ⅰ级响应,并连夜作出部署,迅速通知危险地区的群众撤离。
8月12日上午8时,陇南市委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防汛抗洪抢险工作。会后,陇南市委书记王玺玉、陇南市市长许文海带领电力、交通、通信、民政等部门负责人前往失去联系的成县黄渚镇。到达徽县江洛镇时,洪水冲毁了前进的道路,路面上河水裹着泥沙,稍不注意就有被冲倒的危险。“救人要紧,一刻也不能耽误!”大家趟着洪水,冒着瓢泼大雨,在路两边的山体随时有塌方可能的情况下,徒步向黄渚镇挺进。以往坐车不到半小时的路,花了4个多小时。
赶到黄渚镇后,立即成立了抗洪抢险救灾前方指挥部,设立了救援、交通、尾矿库排险等12个工作组,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危急关头,第二炮兵某部、兰州军区某红军师、武警陇南支队的先遣救援队先后赶到黄渚镇。在得知黑潭沟、赵河、柏湾等村部分群众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后,救援队官兵立即奔赴大山深处被洪水冲毁的村庄,历经近11个小时,冒着泥石流、塌方的危险,在16公里的峡谷中,下陡坡、过险滩、涉泥沼,肩背手抬,最终将受困群众送到安全地点。
经过各方力量争分夺秒的营救,8月14日上午11时30分,黄渚镇被困群众全部解困。

亲切关怀,股股暖流涌向灾区
灾情发生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在舟曲抗洪救灾现场专门打电话了解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迅速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组织力量抢修水毁基础设施,妥善安排好群众生活。8月15日下午,陆浩从舟曲专程赶赴黄渚镇,检查指导抗洪救灾工作,看望受灾群众。
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刘伟平打电话安排省上相关部门及时组织人力和物资前往灾区救灾,要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搜救群众,加强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监控预警工作,防止发生新的灾害。
省上领导纷纷打电话关切地询问灾情……
8月12日,副省长石军带领工作组紧急赶赴陇南,当晚到达灾区一线,13日徒步前往受灾最重的成县黄渚镇,查看灾情,慰问受伤人员,了解工业企业受损情况。
得知陇南受灾的消息,我省兄弟市州和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正值甘南举全州之力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时刻,甘南州委、州政府向陇南发来慰问电,并捐款100万元;天水市迅速组织发电机、方便面、棉被送达成县灾区,派出医疗救援队紧急赶赴黄渚镇……

争分夺秒,抢通“生命线”
国道316线江天路中断,江洛、黄渚通信中断,黄渚停电……暴洪灾害致使陇南交通、电力、通信等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特别是成县、徽县一些地方道路的破坏程度超过了“5·12”特大地震。
陇南市紧急组织交通、公路等部门人员和大型机械迅速赶赴灾区,全力抢修损毁道路。经过2.8万人、493台机械的日夜奋战,部分道路及时抢通便道通行,通往黄渚镇的道路于14日凌晨1时打通。
山洪裹挟大量树木、泥沙、石头、垃圾堆积在黄渚镇街道。8月13日,兰州军区某红军师的官兵硬是用双手和铁锹等工具挖开一条通道。
暴洪灾害造成成县、徽县等重灾区所有通信一度中断。成县通信部门建立了人工传递信息的应急队伍和紧急通道,徒步或用摩托车传递信息。电信、移动、联通紧急调动应急通讯车5辆,配备卫星电话,分别赶赴黄渚、麻沿、泥阳和陇南市应急指挥中心,保证指挥系统通讯畅通。
陇南电网同样遭受严重损失。陇南供电公司将正在舟曲县参加电力抢险的队伍调集至成县,组织抢修。甘肃省电力公司抽调1099名抢修人员和大量设备,赶赴陇南抢修电网。

抗灾自救,重建家园
洪水尚未完全退去,各项安置工作已展开,受灾各乡镇组织清淤大会战,受灾群众开始整理被冲毁的家园。
礼县桥头乡杨坝村,在被冲毁的河道里,50多名村民排成一排,传递着大块的石头,构筑防御山洪的堤坝……“家没了,田没了,可人还在呀!大家在一起,就什么也不怕!”一位老人说。
此次暴洪灾害,陇南68个乡镇854个村70万人受灾。
面对特大灾难,陇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保障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确保灾区学生8月底回到教室里上课,确保灾后工农业生产基本恢复。目前,对无房居住的受灾群众保证一顶帐篷、一袋面、一箱方便面、一箱矿泉水、一把蜡烛、一桶食用油、一把手电筒,解决生活问题。
省市民政部门调集的帐篷、棉被、方便面、矿泉水等正源源不断运往受灾乡镇。
为解决徽县县城部分社区和成县黄渚镇断水问题,市县水利部门紧急维修人饮工程93处,临时架设取水点30多处,解决了5万多人的饮水问题。
成县28名重伤员转送兰州治疗,徽县2名重伤员转送天水治疗……
从地震灾害中顽强走过来的陇南人民,众志成城,全力筑起冲不垮的“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