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近日清晨,天水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活动阵地经常传来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原来,这是志愿者们开设的“爱心课堂”开课啦!
为保障全校师生的一日三餐,自实行封闭管理措施以来,天水师范学院食堂工作人员把“家”搬来学校,他们的孩子也随父母一起进校学习、生活。为了让食堂工作人员安心工作,志愿者们根据孩子年龄、年级分层分类开设“红马甲”爱心课堂。每天早晨8时,志愿者准时守候在孩子们的“宿舍门口”,带他们洗漱、早操、学习,游戏,有效解决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哥哥姐姐们陪着我们上课,还带我们做游戏、画画,我们玩得特别开心!”“哥哥姐姐给我辅导作业,我不会的题他们都给我们讲解,哥哥姐姐真好!”孩子们用欢快的言语表达着他们的开心与感谢。
“志愿者每天陪着孩子们上网课、辅导作业,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孩子上网课效果不佳,志愿者在旁边给督促着;课后习题没掌握,志愿者耐下心给讲;有时还担心他们磕了、摔了,现在有志愿者们在,我们放心,干起活儿也更有劲了!”食堂阿姨说道。

“参加此次爱心课堂的志愿者都是师范专业,利用有限场地开设爱心课堂,也算是对自己的专业提前进行‘上岗实习’,现在我们都是小老师啦!虽然组织孩子们很费心,一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但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平时课本上学不到的上课经验,相信这也会是我们志愿者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忘经历。”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志愿者马小花说。

校团委副书记刘颖表示,提升共青团对大局工作的贡献度,培育引领青年一代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就应该从大局着眼,细微处着手,把具体实践融入青年日常学习、生活是青年成长的所需所盼。在十多天的爱心课堂里志愿者得到的不仅仅是授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通过他们让更多的同学、更多的青年听到了,看到了为了保障全校师生的一日三餐,多少人,乃至多少家庭在辛勤付出。“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志愿者精神也在这样的实践中得到升华。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 转载: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