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四点,校园里一片静谧,所有人还在酣睡,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饮食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师卫军、王涛、王鹏已经顶着寒星出发了。师卫军紧了紧军大衣,再次嘱咐:“这时候是‘抢菜’最佳时机,今天一定要把量备足”。
经多方协调,凌晨五点,米面油菜终于调运到位。库房有粮,心里不慌,饮食管理中心主任张崇巍擦了把眉毛上的寒霜,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昨晚商议好的商铺志愿者此刻全成了“搬运工”,大家齐心协力,不计得失,汗水湿透了衣背,所有货物分装、搬运、上楼到码放,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搬运时不觉得累,可搬完了我们双腿直发抖”,水果店高黄英笑着说。

与此同时,在食堂后厨,一帮人早已经忙碌起来了。测量体温、查验“三码”后,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清洗、切配、烧煮,影子在灯光下跳跃着,脚步不停的在操作台边挪移,经过严格规范的操作后,一道道美食菜肴摆上了餐台。食品安全仍然是重中之重。师卫军、王涛、王鹏三人坚持每天对各自负责区块档口的食材进购、消杀清洗、库房管理、加工销售、台账、留样等各个环节仔细检验,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封闭管理以来,按照“保供稳价、精拣菜品、营养合理、提升质量”要求,197名饮食保障队伍将全体师生的餐饮保障和食品安全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为战斗在疫情防控前线的178名教职员工和 8100余名学生一日四餐忙碌奔波,放下家中老人小孩,住在临时安装在教室的铁架床上,兢兢业业,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服务保障防线。
早上六点刚过,各楼宇师生错峰取餐开始。工作人员抖掉身上的面粉和菜叶,化身为秩序“维护员”,和学生志愿者一起维护排队“一米线”,随时和各公寓管理员沟通协调,保证取餐秩序有条不紊。及时安排专人给“黄码”人员送餐,确保不落一人。

早上九点,学生取餐的高峰期过去,抓起一块饼垫巴垫巴肚子,餐饮人员又化身为“消毒员”“保洁员”,有的拿起喷雾器对食堂各个角落开展消毒消杀,有的拿起扫帚,对食堂及前后的杂物清理清运,确保食堂“一方净土”整齐清洁。
上午11点,师卫军接到家中电话,小儿子发烧咳嗽。此时管控最严,所有药店关门,儿子的咳嗽像重锤敲打在他心里,他急在眼里,疼在心里,自己回不了家,只能在视频里一遍遍歉疚地嘱咐妻子和孩子。王鹏在边上看见,拿过师卫军手中的检查本,自己到旁边检查登记物资。他家在甘谷,本来答应好这个月回家给孩子过生日,可疫情偏偏此时来袭,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天没回过家了。孩子生日当天他在视频里和妻子一同给孩子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他笑着说:“生日虽然简单了点,但这是孩子最有纪念意义的一个生日。”转过头,自己却抹了把溢出眼角的泪。
中午,王涛给理发店李盼带去午饭。由于搬运面粉工作量大,搬运时间长,用力过猛,李盼不小心崴了脚,疼痛难忍,但他还是坚持站着给学生理发,一蹦一跳服务学生日常生活。王涛看了心里酸酸的,他好久没见到孩子了,他妻子在高速公路收费站上班,每天值班值守,两个孩子只能寄放到亲戚家中照应,他多想再摸一摸孩子的小脑袋啊。
下午,看到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拿着灌了热水的水瓶取暖,超市老板罗芳平悄悄地为他们送去了一批电褥子、暖宝贴。餐饮人员马琴琴、李爱童和马晓明等人给他们送去热气腾腾的饼子、包子。

送走了最后一批取夜宵的学生,已是晚上十点半,工作人员人紧接着清洗整理餐具、打扫卫生、环境消毒。打印店刘乃鑫、理发店唐文、水果店高黄英、王小龙,超市窦栓林主动请缨组成的搬运队已经待命在校门口。晚上有一批捐赠物资运抵学校,他们要负责装车、搬运、卸货、码放到位。师卫军搬运完货物已是晚上12点,由于出汗过多,夜风一吹,他头痛欲裂,浑身酸软乏力。大家让他休息,他又跑到电脑前,盘点当天的采购工作和第二天的采购任务,不知何时,已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手中的笔依然紧握。
托着疲惫的身躯陆续走进“教室宿舍”,作为后勤保障“大队长”,张崇巍还要挨个嘘寒问暖,排查安全隐患。看到倒在椅子上就睡着的王涛,他轻轻摇醒,让他上床睡,帮他盖好被子才轻轻关门离开。回望天上点点繁星,他长吁一口气,明天,太阳还会升起,又是新的一天,我们离希望又近了一步,我们离胜利又近了一天……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