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芳菲万树花
——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创建全省文明单位工作纪实
(下)
本报记者赵蔓
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会在这个阶段形成。当前,教育正处在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身体心理素质直接关系未来社会的发展面貌。逸夫中学意识到学校是加强未成年人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多年来他们倾力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培养出了一批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苗子。
树人为本,立德为先。逸夫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强说,学校在认真办学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建设,学校开展升国旗、国旗下的演讲,组织学生观看展览、邀请法制副校长、公安干警作法制报告,举办专题讲座,对新生军训,开展节庆纪念活动,创建“书香校园”等诸多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的德育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和高尚的情操,激励他们全面发展,形成团结友爱、和谐竞争的良好氛围。
针对当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时代要求,逸夫中学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通过组织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团队育人、家庭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八大育人工程,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在学校还组建了一支以校领导,党政工团,政教处,年级组和班主任、政治课教师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驾护航。在逸夫中学,每个年级的德育教育都在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认知水平,结合《中学生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七年级重点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和礼仪文明教育,八年级重点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九年级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对各年级还进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期中期末开设考试诚信考场(无人监考考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全体学生树立了文明观念,养成了遵纪守法、言行规范、文明自律的良好习惯,因思想道德教育扎实升入,逸夫中学多次被评为天水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今年10个班级、216名三好学生、51名优秀学生干部和747名单项优胜学生受到学校的表彰,优秀学生达到65%。
逸夫中学多年来重点高中上线率等各项指标一直名列全市前茅,今年中考继续保持骄人成绩,天水一中、西北师大附中等名校对逸夫中学的学生青睐有加,这是学校长期着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结出的硕果。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始终将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已在“双分”教改、外语教学、研究型学习、科技体育艺术素质培养、信息技术教育和心理健康六个方面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2003年,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任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狠抓课堂教学和教研教改,在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实施“成绩×等级×评语”评价模式和寒暑假作业创新模式,受到省课改专家的关注和好评,并将逸夫中学课改经验在省内及西北片区推广,学校教学质量、教研水平逐步提高,2005年,学校被评为“全省基础教育课改先进集体”。
在每年的艺术、体育等级达标测试中,逸夫中学达到B级以上人数一直名列前茅,科技小发明、文体比赛中逸夫中学学生出手不凡。逸夫中学在进行紧张的教学活动的同时,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使每个同学的兴趣特长能够充分展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校利用实验、电化教学设备和校园多网合一多媒体电教信息中心等优越条件,坚持每周开展信息教育、科技制作、研究型学习、文艺体育特长兴趣活动,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谐发展。
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途径。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针对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破旧的状况,2005年学校投入30多万元,硬化操场,更换篮球架、乒乓球台、单双杠等体育设施,又争取资金100多万元,对教学楼、实验室进行全面维修,使学校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多年来,逸夫中学把校园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着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教学楼、综合楼的楼道悬挂名人名言、学生格言、双语文明礼仪标牌。建起校园艺术长廊,办起《希望》校刊,建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网站,开展“绿色校园”创建活动,丰富着全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生活。
逸夫中学广大师生在社区共建活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带头作用。多年来,主动参与义务献血,积极为困难人员捐款,支持清水县白驼乡袁沟村新农村建设,每年都出色完成扶贫济困任务。去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体师生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党员缴纳“特殊党费”3550元,教职工捐款10770元,学生捐款20235元。今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党支部积极开展“四联四促”活动,先后对麦积区、秦安县的20户农村贫困户、城市低保户给予帮扶,捐赠生活用品、现金累计2万余元。广大师生以发自内心的行动,使全校精神文明的大花园姹紫嫣红,充分彰显着文明单位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