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深入学习,形成共识,谋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探寻解决问题的新举措。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难以操作的问题,天水师范学院立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按照“抓重点,带全体”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实施了“三好”“六个一”活动。即要求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学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记好学习笔记,做好调研报告,写好学习心得”。要求普通学生“做一次讨论发言,做一次志愿者服务,协助一次教师科研项目,为班团组织提一条建议,写一份入党申请”。
针对和谐校园建设中出现的学生思想道德滑坡、上进心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天水师范学院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写学习体会、社会考察、体会家庭变化、与祖辈交流等方式,在学习中适时开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思想和感情“三认同”教育。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修身 励志成材”主题实践活动,将院党委提出的“以良好的形象展示自我、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父母、以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的三要求落到实处。
面对就业困难、社会需求与学院培养的人才不适应、不对接以及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的局面,为向陇东南地区乃至全省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有志于基层基础教育的合格师资与应用型人才,天水师范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考核考试办法,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实施管理创新,培育创新文化,搭建创新平台,着力培养社会欢迎的创新型人才。天水师范学院生化学院何丽红就因为科研创新方面的突出条件而荣获第九届全国李政道讲学金。
为了积极应对今年就业困难的局面,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天水师范学院通过鼓励支持学生考研、举办校园招聘会、要求每位教职工为学生提供两条以上就业信息或就业岗位、分组赴各地州市推介毕业生等六条实质性举措,促进学生就业,营造了人人关注就业,人人操心学生就业的喜人局面。为拓展学生党员和青年学生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调动大学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促进对他们职业意识的培养,及早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团委开展了选派102名学生党员和优秀大学生到校内外各单位挂职锻炼活动, 挂职锻炼已于五一前全部到岗。
为解决贫困学生上学的实际困难,校领导主动分头出击,积极联系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单位筹集助学资金,今年已筹集到各项助学金近300万元,一千余名学生得到资助。学校建设的自炊工程“阳光屋”也有效解决了部分家庭实在困难的学生吃饭问题,培养了学生艰苦奋斗、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为做一个“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合格人才奠定了基础。
天水师范学院的学习实践活动因为重在实践,特色鲜明,受到了省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巡视检查组的高度肯定,目前已顺利转段。(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