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次观摩活动是省委、省政府酝酿已久的一次重大部署,是全面深入扎实地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甘肃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和指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观摩活动的层次之高、规模之大、行动之快、时间之久、意义之大,在我省历史上都是空前的。这次活动已在全省上下产生了强烈的震动与反响。
省委、省政府考虑今后要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开展这项活动,推动这一工作,原则上是,今年看新不看旧,明年看大不看小,后年看高不看低,通过项目观摩和工作推动,在全省发出一个强烈的项目工作导向,使大家及早谋划,抓好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形成一个抓项目、争项目、上项目的发展热潮。这次开展新建项目观摩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导向的再明确、目标任务的再落实、项目意识的再强化、存在问题的再梳理、各地工作的再推动过程。通过观摩活动,使各地远学发达地区开阔视野、启迪思路,近学兄弟市州借鉴经验、寻找差距,在比学赶超中最终达到学习观摩、借鉴比较、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目的。
为了配合这一重大活动,本报从今天起开设“明确发展导向,项目推动跨越”专栏,更加全面地解读和展示这次活动的内涵,以期全省上下更好地贯彻落实这次重大活动的精神,推动全省各地项目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以“钢”为纲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
全省新建项目观摩活动启示之嘉峪关篇
(8月14日,王三运、刘伟平带领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团在嘉峪关市进行项目观摩活动。这是观摩嘉酒风电基地载能特色铝合金节能技术改造一期一系列45万吨项目建设情况。 本报记者 高 樯)
8月下旬,当内地还是烈日炎炎热浪滚滚时,地处西北戈壁滩的嘉峪关,已是秋味渐浓,清爽恬适。
在酒钢集团公司偌大的厂房内,目之所及,一片繁忙。全封闭的轧线安静地依偎在厂房一侧,精致的轧机也只是在打开机罩时才听得到嗡嗡声。旁边一些年轻工人正认真地工作着。走在绿色通道上,风扇送出的清风扑面而来,颇感惬意。
如今,嘉峪关市围绕自己独具一格的“钢”产业,在“钢”上大做文章,依托钢、延伸钢、不唯钢,铝合金、风电、文化旅游等新项目竞相登台表演,唱出了一台以钢为首位产业的大戏,道出了以项目建设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诸多启示。
在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嘉峪关市点评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指出,嘉峪关项目建设体量较大、起点较高、特色鲜明、成龙配套,全市上下项目意识强烈,各级干部不断地招商引资,出现了抢抓机遇、争上项目的良好势头;循环理念浓厚,能够从节能减排出发,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发展;主导产业清晰,重点集中在钢铁、铝业、光伏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
全市上下项目意识强烈,各级干部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出现了抢抓机遇、争上项目的良好势头
2012年,嘉峪关市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7个,其中投资上亿元的33个,上千万元的18个。在这些重点项目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嘉峪关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全省各兄弟市州中取得了“三个第一、一个第三”的好成绩。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全省第一,城镇居民收入的绝对值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全省第一。
所有这一切,离不开嘉峪关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这里,各级干部项目意识强烈,不断地招商引资,涌现出抢抓机遇、争上项目的良好势头。
作为经济管理部门,嘉峪关市工信委在推动全市工业项目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在狭小的办公楼里,到处都是职工们为争取项目、建设项目而忙碌奔波的身影;充耳皆是对项目进展、项目建设情况的交流与讨论。他们诠释着这样一个理念:以拼搏精神助推项目攻坚新高潮,以辛苦耕耘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
8月21日上午,嘉峪关澄宇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会计刘晓来到市工信委规划投资科办理领取项目建设奖有关手续,规划投资科工作人员认真核对材料后,请刘晓更换奖金领取人的身份证件后,下午即可办妥。一迎一送,顿显对项目的重视。
市工信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是企业的保姆,是企业的娘家人,企业有困难就找工信委。”
广银铝业100万吨铝制品深加工项目协议于2011年6月签署后,投资方只留下一名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建设,从项目选址到落地建设,一个人怎么能忙得过来?市工信委有关负责人带着科室的同志,大到注册验资,小到投资方的食宿,事无巨细,他们全承揽下来。今年8月10日,广银铝业第一根铝棒顺利出产,创造了“广银速度”。
家人远在广西的广银铝业总经理任常勇成了市工信委的常客,逢年过节,他都会到这里来,和大家共庆同乐。他说:“这里就是我的家!”
市工信委仅仅是嘉峪关市抓项目、争项目、上项目发展热潮的缩影和窗口,在全市,从市委书记到市长,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到市政协主席,每年都担当着繁重的项目建设任务。今年,嘉峪关为推进项目建设、节能降耗,拿出近600万元,奖励在工业经济、项目建设中做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在各种政策措施的激励下,广大干部职工正在以百倍的信心投入到项目建设之中,人人都是项目建设的主角,人人都是招商引资的主力,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把精气神用到经济建设主战场,由此催生出了一个个上千万元、上亿元的项目大单。
循环理念浓厚,能够从节能减排出发,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发展
循环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实现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嘉峪关人深知其理,他们认为,循环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
随着《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批复实施,我省实现了循环经济由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今年5月,我省有关部门下发贯彻落实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工作意见。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酒钢利用河西地区和新疆东部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通过技术优化、技术改造等措施,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成功进入有色行业,建设嘉酒风电基地载能特色铝合金节能技术改造一期一系列45万吨项目和一期二系列电解铝2×45万吨项目,打造钢铁、资源、铝合金、铁合金、装备制造、“三废”综合利用等紧密关联、互为支撑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实现了绿色、环保、节能的产业发展模式。
今年以来,嘉峪关新建工业项目显示了很强的循环带动作用。以东兴铝业2×45万吨电解铝产业为例,在上游引进了配套的索通45万吨预焙阳极项目,在下游带动了广银铝业100万吨铝制品深加工项目,实现了在循环中以产业招商,在引领中以首位产业带动其他产业落地开花。
酒钢有关负责人透露,未来,酒钢还将围绕铝产业发展模式,与企业目前具备的碳钢、不锈钢等产品在制造行业使用材料的供应上形成优势互补。
主导产业清晰,重点集中在钢铁、铝业、光伏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
茫茫戈壁,一片片光伏发电板闪着耀眼的光芒——嘉西光伏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华电集团、上海航天、中利腾晖、合肥阳光等企业的光伏发电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年内,这里将力争形成1000兆瓦光伏发电规模。
从嘉西光伏产业园建设项目,到嘉酒风电基地载能特色铝合金节能技术改造一期一系列45万吨项目和一期二系列电解铝2×45万吨项目,再从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工程,到讨赖河市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勾勒出了嘉峪关项目建设体量较大、起点较高、特色鲜明、成龙配套的基本全貌。
从中不难看出,嘉峪关主导产业清晰,重点集中在钢铁、铝业、光伏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可谓以“钢”为纲,纲举目张。
随着东兴铝业2×45万吨电解铝、索通45万吨预焙阳极、广银铝业100万吨铝制品深加工等项目的建设,嘉峪关年内将形成135万吨电解铝产能,建成铝制品深加工产业园,在现代高科技载能产业上努力实现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嘉峪关还抓住我省创建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良机,通过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观礼古镇”文化休闲生态旅游景区、文化主题公园,以及即将召开的国际文化产业大会、国际短片等重大节会,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加快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使嘉峪关独特的文化景色走向国际。
奋力做大总量,拓展发展空间,发挥独特优势,依托钢、稳住钢、提升钢,服务钢、延伸钢、不唯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问题和不足。王三运书记指出,嘉峪关市目前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链条不够长、规划起点不够高、消费人气不够旺,并要求奋力做大总量,拓展发展空间,发挥独特优势,依托钢、稳住钢、提升钢,服务钢、延伸钢、不唯钢。
在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嘉峪关市点评会结束后,嘉峪关市委书记郑亚军立即主持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传达王三运书记讲话精神。
郑亚军告诫全市领导干部,不要因为眼前取得的成绩而踯躅不前,要理性地看待不足和差距,正视在转型跨越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王三运书记讲话精神上来,着力在解放思想、深化市情认识上开拓新思路,在狠抓项目、做大经济总量上取得新突破,在比学赶超、推动转型跨越上实现新进展,破解产业链条不够长、经济总量不够大、消费人气不够旺、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不够高、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快等突出问题。
郑亚军认为,做大经济总量,就是要牢牢抓住工业这个主导产业和经济命脉,在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黑色有色产业链条、强化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围绕钢铁主业和铝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不锈钢、铁合金、电解铝等先进高载能产业。
嘉峪关作为连接甘肃与新疆、中亚的门户,具有独特优势。郑亚军表示,嘉峪关市将继续加强与周边省区及中亚、西亚在资源能源、产业对接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以嘉酒一级公路为纽带,在产业连接带合理布局企业、园区和市场,带动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加快推进嘉酒经济一体化。同时在城市规划和第三产业发展上,将独特的文化资源、历史元素和地方特色融入其中。
本报记者 张鹤 张海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