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为把嘉峪关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嘉峪关市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嘉峪关市第十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为率先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中共嘉峪关市委书记郑亚军在中共嘉峪关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
新当选的中共嘉峪关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委郑亚军(右五)、柳鹏(左五)、王锋(右四)、陈春明(左四)、杨伟(右三)、李志勇(左三)、梁洪涛(右二)、边玉广(左二)、张静昌(右一)、王毅(左一)。郑亚军当选为市委书记,柳鹏、王锋当选为市委副书记。
嘉峪关市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圆满完成了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率先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紧紧把握国家扩大内需、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全力支持酒钢(集团)公司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地方工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到年底实现工业增加值187.3亿元,年均增长19.2%;实现地方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年均增长28.9%。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首批5A级景区,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达到11.4亿元,年均增长2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17.5%。预计到年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4%;地区性财政收入完成33亿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6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400元,比2006年净增7585元,年均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80元,比2006年净增3965元,年均增长11.8%。
——城市建设展现新面貌。坚持把城市扩容发展和提质改造作为改善环境、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重要支撑,狠抓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城市聚集生产要素、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加强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累计投入22.3亿元,实施了交通、生态、能源、公辅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多普勒雷达气象塔、城市博物馆、嘉峪关机场航站楼等标志性建筑。坚持新城区开发与旧城区改造并重,全面加快讨赖河两岸一期15平方公里新区规划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8平方公里扩大到91平方公里。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2.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积达到16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6平方米。
——城乡一体化跨入新阶段。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城市化率达到92.3%。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从二三产业获得的收入比重提高到47.3%。户籍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村养老、医疗、救助等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4%和95%,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七年位居全省首位。
——重点领域改革和区域合作实现新突破。深化城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城乡资源,成立了长城区、镜铁区、雄关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区级建设的意见》,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支持酒钢(集团)公司加快发展,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多元发展格局。
——社会和谐稳定呈现新局面。加大“平安嘉峪关”建设,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治安基础,全面加强信访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2010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累计投入9.5亿元,办理惠民实事107件,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圆满完成企业学校移交政府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两基”攻坚任务,率先在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积极主动完成陇南、甘南、临夏、天水、舟曲、汶川、玉树等地的对口帮扶和援建任务,累计帮扶援建资金达6600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深入推进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建成了一批大型精品文化工程,完成3个乡镇文化站、26个社区图书室、17个农家书屋、70个党建活动室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能力明显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市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强化党对武装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共建工作成绩突出,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正在积极争创五连冠。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切实解决了一批制约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近三年先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39名处级干部、240名科级干部,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
嘉峪关市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目的,以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保证,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旅游带动、城乡统筹、生态立市、文化繁荣、民生优先、区域协作”战略,为率先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0亿元,年均增长25%;市级财政收入33亿元,年均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00元,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21100元,年均增长18%。经济总量及财政收入达到三倍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近2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
(一)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新能源、优质钢铁、装备制造和高科技现代载能产业,力争五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千亿元,形成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互为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一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全力支持酒钢(集团)公司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优做精钢铁主业,发展壮大非钢产业,建设嘉北工业新区,建成千万吨级优质钢铁和延伸产品基地。发挥电力资源富集优势,大力发展高科技现代载能产业,加快推进嘉酒风电高载能百万吨节能技改、百万吨不锈钢和百万吨铁合金等重大项目建设。二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加强与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上海航天机电等大企业合作,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基地建设,形成光电、风电和火电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三是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环保经济产业园和生态经济产业园,争取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四是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二)深入推进旅游带动战略,着力建设最佳旅游城市
充分发挥旅游品牌效应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以旅游商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着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是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强对外宣传和推介,办好各类重大节会和国际滑翔节、铁三赛、汽车越野赛等品牌赛事,不断增强我市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重视参与型、体验型、探险式旅游产品开发,力争建成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以会展、信息、金融保险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升功能。三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用好用活国家和省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三)深入推进城乡统筹战略,着力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城市
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做优做精现代农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一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效设施农业,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进程。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城市标准改造农村,全面提升农村交通、水利、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三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农村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居民素质。
(四)深入推进生态立市战略,着力建设园林宜居城市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力度,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一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每年投入1亿元以上、新增绿地200公顷,到2016年全市绿化面积达到3500公顷,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绿化模范城市”。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二是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新区开发,集中建设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会展中心、智能化生活基地和公益性基础设施,真正使新区成为带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大旧城区改造力度,完善供排水、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合理布局停车场、城市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三是着力提升城市品位。突出城市地域性特征,坚持把文化理念、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对标志性建筑、重点区域和主要街道,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精品建设,使单体建筑各具特色,群体建筑和谐美观。
(五)深入推进文化繁荣战略,着力建设特色文化城市
加快长城文化、丝路文化、边塞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融合,培育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是大力繁荣文化事业。高标准建设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完善街道社区和镇村文化设施,全面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做好嘉峪关关城的保护性修缮,建设国家级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和监测中心。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力争早日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六)深入推进民生优先战略,着力建设和谐幸福城市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幸福。一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政府投入和措施保障,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倾斜,每年集中办理一批惠民实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二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抓好学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优化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支持特殊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大病救助标准,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和受益面,率先在全省建立普惠型医疗救助体系。积极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创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为契机,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七)深入推进区域协作战略,着力建设西翼开放城市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拓展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二是全面加强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嘉酒经济一体化,统筹重点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和市场优势,带动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真正把嘉酒地区发展成为对全省经济最具辐射力、带动力和贡献力的核心增长区。三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周边省区及中亚、西亚在资源能源、产业对接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提高资源保障和配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