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已开建文化产业项目63个 完成投资57.6亿元
酒泉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强势推进
甘肃日报酒泉讯(记者张革文)春末夏初,从航天城的摇篮金塔到飞天故乡敦煌,从石油城玉门到草原新城阿克塞,19.2万平方公里的酒泉大地处处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主战场。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开工建设文化产业项目63个,完成投资57.6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91亿元,增速达到70.8%。
今年以来,酒泉市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主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呈现出强势推进的喜人态势。
与此同时,酒泉市把招商引资作为破解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瓶颈的主要途径,筛选了100个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文化产业项目,走出去、大招商、招大商,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前来投资,招商引资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去年,全市文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8.22亿元,占开工文化项目建设资金的96%。今年前5个月,又签约文化产业项目11个,引资额达263.1亿元。
建设大园区、谋划大项目、实施大工程成为酒泉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强大支撑。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敦煌市围绕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引进“龙行天下”文化旅游度假城、“天赐一秀”文化产业博览园等20个亿元以上项目,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81亿元。瓜州县依托草圣故里张芝文化产业园,辐射带动玄奘取经博物馆、仿古一条街、文化旅游商品街、洮砚加工厂等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的聚集效益日益凸显。今年开工建设的汉唐文化新区、飞天圆梦、沙雕古城等42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成为酒泉市打造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龙头项目和示范工程。
在强力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同时,酒泉市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建成文化馆8个、图书馆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6个、社区文化中心37个、农家书屋484个,实现了“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文化六进”“广场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调演、农民文艺汇演等活动,目前已累计演出2200余场次,惠及百万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