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穿行于19.2万平方公里酒泉大地,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场景。无论是在投资60亿元的敦煌市“龙行天下”文化旅游度假城项目建设现场,还是刚刚开园的酒泉奇石博览园,所奏出的都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最强音。
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打造“敦煌文化”和“航天文化”两大品牌为主线,酒泉市在过去的一年里,文化产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2012年,全市开工建设文化项目59个,总投资额达到23亿元,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7.07亿元,较上年增长2.06亿元,增长速度为41%,占全市GDP比重达到了1.23%。
酒泉市争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排头兵。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号角吹响后,文化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深厚,以敦煌文化、边塞文化、民族风情、航天科技蜚声中外的酒泉市又冲锋在先,发展文化产业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3月31日,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天,酒泉市委书记马光明就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赴敦煌调研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情况,现场办公解决敦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敦煌文化商业街、酒吧文化一条街、沙漠生态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现场,马光明看得认真,听得仔细。他要求有关部门和市县区主要领导不仅要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一站式服务,还要对项目审批进行跟踪服务,实行“一条龙”服务,确保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在下午召开的全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推进会上,市政府主管文化的领导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书记王三运的讲话精神,7个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就今年开展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进行了汇报,市委书记马光明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
酒泉市委书记马光明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迄今为止国家批复的唯一以文化为主题的发展战略平台,这是酒泉市乃至我省加快发展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他要求各县市区要迅速传达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让省委、省政府的这一决策在短时间内家喻户晓。要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县市区主要领导要像抓经济社会建设一样,抓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要深刻领会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抓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一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需要,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实现酒泉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三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马光明指出,贯彻落实好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要搞好衔接,在统筹规划上下功夫。规划首先要与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总体规划相衔接;其次要与全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再次要与国际明星城和戈壁明珠城建设规划相衔接。从现在起,各县市区和宣传、文化、文物等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紧紧围绕省上打造的“1313”工程,研究吃透政策,有针对性地谋划项目、完善规划、汇报衔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上规划。
马光明强调,加快酒泉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步伐,要突出重点,在项目建设上做文章。要着力抓好项目规划,着力抓好项目争取,着力抓好招商引资。要在强化保障,推动落实上下大力气。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市上要在市文化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小组的基础上,成立酒泉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全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确保抓实见效。二要加大资金投入。要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同时,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发展。三要强化督查考核。文化部门要一月一督查,政府要一季一通报。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专项督查力度,定期通报反馈督查结果,促进工作责任和各项任务落实。年底要加强考核结果运用,严格兑现奖惩,充分调动全市各级抓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