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市一院在第35个爱牙日开展“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的义诊宣传活动。本次义诊活动服务22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
在义诊活动中,口腔科医师通过图片展示、宣传资料发放、现场检查、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为前来咨询的广大群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向大家生动讲解了爱护牙齿的重要性。同时,针对老年朋友们所面临的口腔健康问题进行了宣教,引导他们如何维护口腔健康,积极倡导和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洗牙、正确刷牙等口腔保健方法。鼓励广大群众关注儿童和老年人的口腔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
这次活动,为广大群众讲解了常见口腔疾病预防及牙齿的保健,提示了人们对口腔疾病的认识,提高口腔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了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观念,营造了人人关注口腔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老年人口腔健康核心信息
一、维护口腔健康,促进全身健康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龋病和牙周疾病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可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
全身疾病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全身疾病可在口腔出现相应表征,例如糖尿病与牙周疾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二、坚持早晚刷牙,选用牙间隙清洁工具
人老掉牙不是必然规律,老年人只要口内还有牙齿,就应每天早晚刷牙,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刷牙时不可大力横刷,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
老年人需根据牙缝大小选用邻面清洁工具,牙龈萎缩不明显者,可选用牙线,牙龈萎缩、有明显牙缝者,可选用牙间隙刷,并根据牙缝大小选择不同型号,使用时不要勉强进入,以免损伤牙龈。
三、假牙也需要每天彻底清洁
无论种植牙、固定假牙、或活动假牙,都和天然牙一样每天需要清洁维护,种植牙和固定假牙不可摘戴,周围可能存留食物残渣及细菌,需刷牙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和冲牙器等。
活动假牙需在每餐后摘下清洁,用软毛刷清洗干净。睡前应摘下活动假牙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假牙清洁剂浸泡,第二天晨起后清水冲洗于净后再戴上。
四、局部用氟,合理膳食,预防根面龋
老年人多有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由于唾液减少、清洁不到位,牙根处容易发生龋病,即根面龋,是老年人常见口腔疾病之一。
预防根面龋可采取局部用氟方法,如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到医院接受牙齿涂氟等;合理膳食,控制甜食摄入总量和频率,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出现根面龋应及时治疗。
五、关注牙龈出血和牙齿松动,预防牙周疾病
牙周疾病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如果牙齿清洁不到位,会有牙菌斑堆积,久而久之,牙龈发炎,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终脱落。
如果老年人有牙龈红肿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与移位等问题,需要警惕,应及时就诊,积极治疗牙周疾病,尽量保留天然牙。
六、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及时修复缺失牙
老年人如果有无法保留的牙齿应及时拔除,如残留的牙冠、牙根,或特别松动的牙齿,否则轻者影响口腔功能,重者引起全身感染,影响生活质量。
老年人牙齿缺失后要及时修复,以维持牙列完整,恢复口腔基本功能,一般在拔牙2-3个月后进行修复。修复缺失牙的方法有活动修复、固定修复、种植修复。
七、关注口腔黏膜变化,防止发生口腔癌
老年是口腔黏膜疾病高发年龄,老年人应关注口腔黏膜变化,发现口腔内有两周以上没有愈合的溃疡,口腔黏膜有硬结、白色或红色斑块等异常表现后要及时就医。如果口腔黏膜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烟酒嗜好,容易发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应早期预防,戒除烟酒嗜好,不嚼槟榔。
八、每年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至少洁牙一次
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发展速度快、自我修复能力弱。因此,老年人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提倡每年洁牙一次,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医生还会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口腔疾病发生、控制口腔疾病发展。
(来源:天水市一院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