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但没有任何一次被苦难打垮,而是在一次次淬炼和升华中不断铸就辉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过往,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在灾难的洗礼中生生不息,永远向前;未来,必将在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创造新的辉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3月初,变异的奥密克戎突然袭击,新一轮疫情快速蔓延,多个省市再次吹响了抗“疫”冲锋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天水市卫健委主任、市一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定新的带领下,我院领导班子刻不容缓,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全院上下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迅速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闻令而动,突出一个“快”字

3月23日15:00,8名护理人员1小时内组建第二批支援队,火速奔赴市五院。

3月25日15:00,5名医生、14名护理人员2小时内组建增援队,再次赶赴市五院。

疫情防控,容不得丝毫懈怠,关键时刻,来不得半点迟缓。每一次的紧急集合都是对市一院人的特殊考验,兰州新区支援队、兰州核酸采样支援队、天水大规模核酸采样队、隔离点保障队…医务科和护理部把脉诊疗动向,前期就集中精锐力量组建起一支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防控救治梯队,为全市和院内救治随时调派人力,持续跟进防疫全过程。时至今日,医院外调和缺员护理人员已达374名,院内救治任务繁重,在人力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医院党委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克服种种困难,多方协调保障全市救治任务,以响应快、决策快、集结快、出征快的强有力作风应对大战大考。
院感防控,抓住一个“严”字

“不打无准备之战!”为了确保医护队员“零感染”,市一院护理部前期就反复多次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防护培训。来到五院后,队员们最早认识的便是前期进驻五院的院感团队,市一院的王静老师在第一时间就如何规范操作、应急处置、个人防护等进行了现场教学,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权威、规范、科学的防护指导,筑牢第一道安全防线。

在之后工作的每一天,院感老师和队员们采取自查与督查相结合的方式织密院感防控的坚实防线。每个班次结束后,让大家最操心的就是脱卸防护服装备。在市卫健委和五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对一脱区、二脱区安装了全程视频监控设备,护士长和院感老师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专注观察护理人员如何安全撤离感染区,大家还建立了动态分析研判机制,不断强化队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随着一日日经验的积累,院感团队按照“哪里薄弱、培训哪里”的方式,每天精细精准实施小视频专题培训,线上考核,巩固院感重点知识。所有人员以“严”字当头,因为大家深知,只有医护人员安全才能保证患者更安全,只有医护人员健康才能保障群众更健康。
医疗救治,立足一个“精”字

全力以赴实现“病例快清零”,这是医疗救治组的共同目标。带队组长赵泽颢主任,已经是第二次挑起市五院医疗救治组工作的重担了,凭借着呼吸内科多年的专业基础,他每天动态关注患者身体状况,优化治疗方案,确保救治效果。同行的医疗团队中,副主任医师雒映宏、重症医学科辛宏伟、血液病科李静、呼吸内科李丽,平时,他们是各自领域里的骨干力量,战时,他们扛起大梁,充分依托综合实力和临床专业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因人制宜,对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分别制定治疗、隔离方案。

大医精诚,大爱无垠。在市卫健委强有力的领导下,救治组的专家们在科学精准救治上狠下功夫,他们每天对患者病情进行逐一分析,依据国家最新诊疗方案调整救治流程,充分体现了我市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强大合力。
优质护理,融入一个“情”字

定点医院是前线,隔离病房是战场。在战疫最前沿,与患者接触最紧密、最频繁、身心压力最大的还是隔离病区的护士们。先后进驻五院的联合护理团队精诚合作,迅速组成了抗疫前线的主力军。

为了更好地完成救治任务,这支队伍由70、80、90不同年龄的队员分层配置,不仅有助于对复杂情况的研判决策、部署和落实,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队伍战斗力。在接管病区后,鉴于救治患者以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护理部副主任何永丽和护士长孙玺瑶组织大家商讨,为患者制定出以心理疏导为主的人文关怀护理方案。面对年幼的孩子,护士是“临时妈妈”,面对中学生,护士是“知心大姐”,面对80岁的高龄老人,护士又是“亲闺女”,在隔离病房的每一天,护士们精心护理着,用心照护着。

最危险的“红区”,总有她的影子——雷厉风行的护士长孙玺瑶。“3岁孩子的针难扎,放着我来,别让孩子受罪。”她一针见血,以精湛的技术获得家属的依赖。病区有些青春期的孩子们,心理承受力差,她总是隔着厚厚的防护服,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励志的故事,帮助克服紧张恐惧心理。

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护士韩璐阳说:“连续6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这是一线护士工作的常态,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做好护理工作,隔离不会隔爱,不能让病人感觉到我们恐惧他们。”

护士周慧敏去给患者送药时,听到7岁的小男孩说想家了,心中不免有些难过,她亲切地说:“你要配合叔叔阿姨的治疗,很快就能出院了!我们一起加油打败这个小怪兽好不好啊?”小朋友开心的点点头,戴着口罩也抵挡不住那可爱的笑意。

曾在武汉支援的护士刘艳艳,在五院工作期间和大家分享心得:“语言真的是治病良药,当班时,我会和患者说一些轻松的话题,跟他们开玩笑,他们也很乐呵,我要尽量消除他们对未知病情的恐惧和不安感,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高年资的周天林老师,第一次进入隔离区时难免忐忑,工作时间一长就觉得气喘,口罩勒的头疼,像戴了紧箍咒一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发挥多年来手术室专业特长,认真地给患者讲解如何规范戴口罩、进行七步洗手法,当看到病人竖起大拇指夸赞时,他的不适也瞬间缓解。爱与正能量就是这样相互传递的!

“奶奶,我扶您去外面坐一会,现在要给您的房间消毒啦!”
“阿姨,这里的饭菜还合您的胃口吗,有什么需求您一定及时告诉我!”
“小朋友,这是我给你折的千纸鹤,你喜欢吗?”
“叔叔,今天您的核酸结果显示阴性,我第一时间来告诉您这个好消息!”……

在这里,每个护士的战斗力都是十级,他们脚步匆忙却异常坚定,他们的身影忙碌却格外温暖。脱掉防护装备,汗水早已湿透衣背;摘掉N95口罩,脸颊勒痕清晰可见……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用坚韧笃定诠释着无可替代的护理力量!


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在出院时写下这样一段话:“你们就像一束光,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你们带来的光明,驱散的不止是我们心头的阴云,更照亮了我们通往健康的道路”……
后方支持,体现一个“暖”字

战疫情,全国上下一盘棋,强大的号召力、动员力、执行力让全世界都感到中国人的“硬核”,而在“硬核”之下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温情、是柔情、是战友情。

医院是前线战士的坚强后盾。在我们进驻五院期间,院领导多次带队慰问大家,送来了很多休闲食品,千叮咛万嘱咐我们自身的安全防护,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队员们在生活中的困难。

护理队伍的领头雁靳绮主任,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大家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无论自己多忙多累,每天总是通过微信嘘寒问暖,打气加油。她事无巨细,3月30日那天,气温突然降低,靳主任及时为队员们送来了电热宝,细微之举暖情暖心。

护理老将苏小芹老师积极做表率,工作中总是一丝不苟,全力做好外围消杀,补充防护物资,帮助完善病区的管理、完成护理文书记录,以初心使命践行着责任担当。

五院护理部马丽琼主任,工作总是亲力亲为,一旦病区缺少物资,一个电话,她总是第一时间送到;后勤保障组的熊科长,对队员们的生活需求很关心,为大家提供着充足且丰富的一日餐;还有每天接触最多的两位司机师傅,他们默默无闻地保障着每天13趟的往返用车……当然,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没有看见的幕后英雄,他们以“我之微光”汇聚起全民抗疫的磅礴力量。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五院日日夜夜的奋战中,这支医护团队始终秉承着“厚德博爱 精诚笃仁”的院训,紧密协作、彼此依靠,传递友善,彰显医者本色。用实际行动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春意已盎然,万物终向好。我们只是疫情防控参战大军中的一个“缩影”,但我们坚信,点滴力量定能汇聚防疫之盾,你我同行,这场抗疫持久战终将胜利!
(新闻来源: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转载: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