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然是目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抓实抓细防控工作,连日来,天水市中医医院加大整改、强化力度,争分夺秒优化升级多项举措,通过严谨、科学、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为全市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快布局 加强疫情防控管理
7月底至8月中旬,医院多次召开疫情防控紧急会议,迅速传达学习国家、省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市卫健委工作部署要求,对做好当前全院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明确要求、细化责任。院领导坚持日督查制度,对医院重点部门、重点科室、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督查指导,对照标准查找差距,针对自查出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确保“整改不隔天,问题不过夜”。

严规范 诊疗服务有序开展
在预检分诊处,医院增加志愿者和查验人员,为入院就诊患者及家属提供指导扫码、体温测量、疫情防控科普等服务,并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在医院门诊大厅合理规划定向通道,就诊患者挂号、缴费、取药等流程均安排志愿者进行引导。已实现微信、支付宝平台线上挂号缴费、检验报告自助打印、药品快递上门等便民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真正做到为民服务办实事。

显特色 中医药守护群众健康
为加强对易感人群、重点人群的有效防控,医院坚持中医药全程参与新冠肺炎预防救治。医院在方邦江岐黄学者天水工作室供方的基础上,结合天水地区气候特点,组织药剂科、制剂室赶制9000余人份扶正预防免煎颗粒,持续不断送到全市抗疫一线和重点岗位工作人员手中。除此之外,国务院政府特殊人才津贴专家、甘肃省名中医王志刚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亲自制方,将500份解暑防疫的中药冲剂送到了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天水市中医医院内科综合大楼项目的一线施工人员手中。

信息化 全面提升防疫管理质效
为严格落实“一患一陪护”管理规定,医院利用移动互联网、人脸识别、核酸检测数据自动提取等技术手段,在医院患者移动服务平台开通线上电子陪护功能,患者家属仅需1分钟,便可通过手机办理电子陪护绿码通行证。同时应用HRP人事管理系统研发出了电子职工出入证,通过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既方便安保人员对职工和患者身份核验,又能防范可能出现的冒用、借用等问题,全面提升了医院防疫管理质效。

加速度 疫苗接种实现全覆盖
为保障天水市疫苗接种任务顺利完成,全院抽调40余名有接种资质的医护人员参与全市疫苗接种工作。在接种高峰期,医院每日派出接种人员近30余名,执勤保障人员10余名。全院42个临床科室累计派出保障人员900余人次。截至目前,全院共接种27930剂次,其中60岁以上共接种2308剂次,18岁以下4110剂次。

办实事 志愿服务助力疫情防控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医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青年志愿者示范引领作用。自2020年3月起在全院范围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目前已组建一支由7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以专业、坚强、有力的工作作风助力疫情防控。

“您好,请佩戴好口罩!”“疫情期间,要和他人保持安全距离,请隔位就坐…”“请出示您的健康码,我来帮您……” 众所周知,医院点多面广,出入人流量大,管控难度非常高。在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每天有6-7名志愿者分别驻守在医院预检分诊处、门诊大厅、疫苗接种点等重点区域,志愿者们无论白昼、不惧严寒酷暑,既当“守门员”,又当“宣传员”,还当“服务员”,在全院疫情防控工作中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用真诚的行动给予广大人民群众温暖与力量,用执着和坚守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郭亨敦)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