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提高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避险、疏散能力,掌握防震避震知识和技能,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求,迅速高效地处理好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小地震等突发事件对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提高地震时的应急反应和自救互救能力。5月12日下午,经过前期工作部署及周密培训组织,我院组织了开展了地震应急演练。活动由院领导班子、部分临床医护人员及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参加。

演练模拟接到地震信息后,医院启动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医务人员立即组织病人作就近紧急避险,准备疏散。疏散警报响起,组织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躲到最近的桌子、病床或其它支撑物旁,并用手紧握桌子或床支架。就近拿起比较硬的东西,将其举在头顶上,以免坠落物体砸伤头部。全体人员从各个房间跑到楼梯口紧急疏散。对无法行走的重病人、地震受伤人员由医护人员用担架紧急运送至空旷地带避震;医疗救护组立即进行现场伤员救治与病员转运;后勤保障组进行电力抢修、食品保障等。通过此次演练,有效检验了医院职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增强了防震减灾意识,提高了应急专业知识水平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防线。
这次模拟演练检验了当地震发生时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锻炼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反应能力,提升了对地震等灾害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能力,达到了预期效果。

演练结束后,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指出了演练中尚需完善的细节。最后由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潘临平对整个演练过程进行了总结和点评,潘院长指出本次地震演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模拟了地震初期的人员躲避位置和逃生中的人员撤离过程,还切实提高了医护人员在地震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提升了对应急抢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并完善了应急抢救制度和流程,为挽救患者生命和保障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做出了有益尝试。同时,他要求科室针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和完善,在下一步工作中,科室负责人应加强科室成员的防震防灾的教育,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大防灾减灾工作的培训力度,加强对全院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提高科室人员对应急疏散、救援预案的知晓率。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天水市人民提供安全稳定的就医环境。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