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初心使命 体现责任担当
——天水市中医医院被评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近日,在甘肃省中医药大会上获悉,天水市中医医院被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近年来,天水市中医医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院党委管大局、把方向、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带动医疗服务和中医药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获得了患者及全社会的一致认可。

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促进医院事业发展
天水市中医医院不断丰富党建活动载体,加速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院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为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实现了党建与各项业务工作同频共振。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中医药大会上“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的重要指示,坚持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建制度、强管理、提质量、抓队伍、创品牌、塑形象,医疗质量稳步提高,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内涵建设日臻完善,各项事业均有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了医院在陇东南中医药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立足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把医院建成辐射陇东南乃至大西北的医疗、养生、保健中心。


二、突出医院优势特点,促进发展专科建设
医院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健全完善专科和学科建设。目前已建成13个中医药重点专科,其中脑病科、内分泌科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心血管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并与中医妇科、肝病专科同为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哮喘病专科、肛肠科、中医护理(脑病科)、骨伤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微创外科为市级重点专科;针灸科和推拿科为院级特色专科,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的专科体系和内、外、妇、儿等综合科室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创造条件培育儿科、针灸科、推拿科等中医特色鲜明、疗效突出的科室积极申报省、市级重点专科。不断完善65个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全院共开展93项中医适宜技术。针灸科、推拿科、儿科、肺病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全面开展“冬病夏治”和“冬病冬治”贴敷治疗。目前已有31个专科制剂品种投入临床,其中有14种制剂入选全省院内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品种。通过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促进了“专科—专诊—专家—专药”链的完整发展,满足了广大患者的看病需求。近三年积极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目,主持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完成市级科研项目26项;发表论文67篇,其中国家级30篇,省级37篇,出版《实论著2部。现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硕士生实践基地,多年来坚持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促进医院与高校教学相长,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三、发挥中医药特色,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医院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决策部署,院党委带领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冲锋在前。在市卫健委的指导下,院党委在第一时间选派省、市名老中医和离退休专家加入全市中医药诊疗专家组,依据中医药“治未病”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辩证论治思想,结合天水地域气候特点制定了两版《天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医院专家组成员积极通过专家会诊、远程会诊等方式参加全市确诊患者会诊,提供中医诊治意见。积极选派了7名医护人员作全省援鄂医疗队员支援武汉疫情一线,通过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切实减轻了当地患者的痛苦,获得了一致认可。医院推出的中药扶正预防方和清热舒肝免煎颗粒也在提高武汉和我市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免疫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全市确诊的12例新冠肺炎患者均依据中医药预防治疗方案辨证使用中医药治疗,12例确诊病例中医药治疗使用率100%,治愈率100%,平均住院天数11.5天,取得了病程短,治愈率高,住院天数短的较好临床疗效。多年来,医院坚持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健康帮扶、一人一策、送医下乡、对口帮扶、义诊宣传等社会公益事业,让老百姓感受到了中医院人对全社会的无私关爱和责任担当。

四、以内培外引为手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医院狠抓人才培养工作,每年制订人才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举办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不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举办中医经典学习班和中医讲堂。同时有针对性的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著名医院进修学习,并进行学成严格考核。2009年在全省首家启动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培训活动,制定了详细的业务学习计划,组织全院中医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对西医人员进行集中授课,系统讲解中医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制定了《师承(名医工程)带教工作管理办法》,已持续开展了六批国家、省、市级和院级的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师带徒”工作已经形成一种制度。
2015年,医院荣获全省中药特色技术大赛团体一等奖。2016年,医院荣获“甘肃省针灸推拿岗位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全省卫生行业中医正骨技能大赛”一等奖。2017年,医院荣获“全省野外应急医疗救援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全市卫生应急技能“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竞赛一等奖。2018年,医院荣获全省首届中药调剂服务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
五、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大力拓展发展空间
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内科综合大楼)2019年2月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为2019年重点实施项目,国家财政已拨付项目资金4000万元,市财政已配套项目资金3000万元。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200㎡,建筑面积37908㎡,地下2层,地上15层。目前已开工建设。
医院新分院建设项目已列入全市民生项目建设规划。2018年5月10日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将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规划建设一处集医疗、健康养生、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市中医院医养分院——陇东南综合性中医医院,已初步选址在成纪新城,以招商引资方式建设。
医院被列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项目。在市政府支持下,医院积极努力争取到秦州区财政局土地(约7亩),完成搬迁移交,项目建成后,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全市两区五县及陇东南区域住院医师、全科医师、研究生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全力作好规范化培训,提高区域中医临床医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医院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工使用。项目的建成盘活了医院医疗用地,改善家属区职工居住条件,解决部分无房职工住房问题,同时为引进人才,拓宽医院发展潜力,推动医院稳步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以继承发扬为核心,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医院文化引领医院全局发展。医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及相关文件要求,从标准化、科学化发展着眼,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在价值体系、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医院从价值体系的建设入手,重塑中医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医院历经三十五年的艰苦创业,薪火相传,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经过认真总结、不断挖掘、精心提炼,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厚德精术、尊古创新”的医院院训是医院历史文化传承的精华所在,“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术为精”的医院宗旨是新时期医院精神的基础要义,“弘扬传统医德、倡导仁爱精神,树立敬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的医院精神在院歌、院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健全完善了医院规章制度,创办《院报》,建设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建立了医院文化网络体系。从行为规范的养成入手,凸现中医文化建设的品牌优势。我们通过修订《医院规章制度》《中医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培训读本》《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及医疗、护理、医技人员行为规范,对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诊疗行为、言语仪表、教学传承、特定礼仪等行为进一步规范,促进医院的整体行为和职工的个人行为始终遵循和体现中医药文化。积极弘扬正量能,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普及,及时跟进报道医院各项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发布疫情防控系列新闻报道52篇,各平台转载200余次,阅读量达25万余人次,起到了强化舆论宣传,营造防控氛围的作用。

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医院坚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推进改革发展,以“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劲头,努力建设一流水平的中医医院,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做出新贡献!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