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三院600余名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度除夕
热气腾腾的饺子吃出团圆的味道
除夕夜,家家户户团圆守岁,在爆竹声中围炉夜话静候新年到来,似乎已成固有的过年模式传承千年。然而,对于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的600余名病患来说,因疾病暂时离开家人的他(她)们,今年除夕在医院里和医护人员一道,搞联欢、包饺子、看春晚,欢欢喜喜过了一个与往年不一样的欢乐年。

1、医院里的“年味”
大年三十那天下午,记者来到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时发现,各个病区张灯结彩、喜庆非凡,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正忙着往窗户玻璃上贴“福”字的一病区护士长程瑛告诉记者,由于种种原因,院里几乎每年都会有三分之二的住院病患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今年也是。为了缓解患者思家之苦,同时也为了丰富患者住院生活,除夕下午医院举行了医患大联欢,联欢会结束后大家还围在一起吃了饺子,共话新年。

当天下午5时许,联欢会在一片欢呼声中鸣锣开场。桌子上,医院给患者准备的瓜子、糖果和小零食五花八门,看着眼前再也不会“痴疯乱语”的患者开心的样子,部分来医院选择和患者一起过年的家属禁不住热泪盈眶,不时笑着擦拭着眼角。医护人员和患者一道一会儿踩气球、一会儿歌伴舞,在嬉闹娱乐中消除了护患之间的隔阂,在歌舞中用微笑的眼神交换着彼此对新年的祝福和对疾病康复以后对未来美好的祈愿。尤其是处于康复期的患者,他(她)们一个个不甘示弱,踊跃展现着自己的特长,逗得患者和家属捧腹大笑,获赞无数。

2、没有家人的团圆
这边会场联欢高潮不断,那边厨房擀皮捏饺忙而不乱,该院院长丁志杰等院领导戴着围裙和其他几名医护人员正在帮厨。他们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的暖心场面,同样感动了病患家属。

正一同包饺子的护理部主任雷志洁告诉记者,众所周知,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是精神病专科医院,收治的病患自然与普通医院病患有所不同。因此,这些年来,除了治疗病患精神疾病之外,医院上下很关注康复期病患的后续治疗问题,一直想法设法帮助他们重塑社会功能,重建社会关系,期盼他们早日重新回归社会。而每年过年,医护人员之所以放弃和家人守岁,选择和病患一起“吃团圆”饭,就是不想让病患在喜庆特殊的节日里黯然神伤,以此方式增进医患关系共同为患者疾病康复助力。
雷志洁说,年过三十的程瑛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且孩子均处幼年,正需要妈妈陪伴不说,今年公公由于脑挫伤住院治疗,现也需要人床前伺候,然而,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工作。院长丁志杰已连续9年除夕夜没有回家和家人团聚了,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和医护人员一道,和病患一起喜迎新春佳节。一句话,过年不过年,医院一个样,总是有人坚守、有人陪护,所有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一样,都过了一个没有家人陪伴却也倍觉暖心感人的除夕夜。 文/图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王兰芳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