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组团式”健康扶贫 提升贫困人口健康水平
——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团式”健康扶贫工作侧记
“让人人享有健康”,落实到公立医院的具体实践中,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就医过程中拥有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体验,从而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题记

(甘肃省卫计委党组书记尚裕良、天水市政府副市长张建杰、秦安县委书记王东红、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有信为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秦安分院揭牌)
2018年,甘肃省委组织部、省卫生计生委联合出台了《甘肃省“两州一县”和18个深度贫困县医疗人才“组团式”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4月11日,按照省市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隆重举行了秦安分院正式揭牌仪式,先后从泌尿外科、妇科、产科、心内科、急诊科、放射科、骨科、护理部等部门抽调8名骨干医师组成健康扶贫工作队进驻秦安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健康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开展大型诊疗活动8次,下派专家97人次,接待门诊2400人次,住院260人次,开展学术讲座48场次,参加听课医务人员2085人次,开展教学查房42次,手术示教92次,会诊85人次,巡回医疗诊治患者1280人次,新建临床专科3个,开展新适宜技术36项,开展新项目13项,免费接受县医院5名骨干医师和14名护士长、16名骨干护士的轮训。
加强组织领导 精心安排部署

(院长问肃生、党委书记陈晓明在县医院院长成懿等陪同下进行行政查房)
为保证“组团式”健康扶贫工作顺利实施,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问肃生院长任组长、王国强副院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组团式”健康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运行及考核管理等工作;确定人事科长为联络员,具体负责实施及协调联络工作。成立了专家团队,负责对受援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及业务技术指导等。医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了《“组团式”健康扶贫对口支援秦安县人民医院工作实施方案》、《“组团式”健康扶贫对口支援秦安县人民医院工作计划》,确定了总体帮扶发展目标和年度执行计划,签订了《医疗人才“组团式”健康扶贫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责任书》和《对口支援秦安县人民医院帮扶协议书》,与秦安县人民医院建立了三年稳定的对口帮扶合作关系。依据《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了健康扶贫工作绩效管理体系。每月对《帮扶协议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挥市级医院龙头作用,定期选派专家对秦安县人民医院进行技术指导与帮扶,使健康扶贫工作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实际效果。
坚持因院施策 签订帮扶协议

(新生儿科主任、儿科主任医师马亚虹在县医院新生儿科进行查房指导)

(护理部主任靳绮进行护理业务指导)

(急诊急救能力培训班上开展气管插管操作培训)
按照省、市卫计委《关于做好组团式健康扶贫帮扶协议签订工作的通知》精神,副院长王国强带领人事科长多次赴秦安县人民医院协商,对帮扶目标进行细化,确定了免费接受秦安县人民医院骨干医师、中层行政管理人员、临床科室负责人、医技科室负责人和临床科室护士长及骨干护士轮训;不定期开展医疗下乡和巡回义诊活动,为秦安县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日常诊疗服务;通过开展学术讲座、举办业务培训班、开展手术示教、教学查房等方式,指导帮助使秦安县人民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病种增加10%以上。帮助完成秦安县人民医院导管室、重症医学科建设及人员培训,呼吸机的使用,休克病人的规范化治疗,血液透析技术,产房规范化管理,规范高危妊娠的管理,帮助开展不孕不育门诊;帮助指导县医院能够独立完成起搏器置入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A型病变)等4项切合实际的新技术、新业务;提升秦安县人民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对管理和技术规范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县医院的临床诊疗工作进一步规范,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医疗质量较支援前有大幅度提升。

(院长问肃生、副院长王哲民一行在秦安县刘坪镇慰问“一人一策”帮扶队员)
紧盯群众需求 扎实有序推进
结合秦安县人民医院实际和广大群众医疗需求,确定了5个方面的帮扶重点,逐一扎实推进帮扶措施。
一是针对扶贫小组各人员所在科室的专业性,积极完善相应疾病的诊疗流程,为科室的工作提供依据,并使之行之有效。
二是积极督促十八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健全三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手术分级分类管理等制度,最大程度的保障医疗安全;

(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齐胤尊开展学术讲座)
三是通过查房指导、定期的理论授课、门诊的实践带教、手术中的手把手教学、导管室的定期培训等多种方式,促进县医院人才队伍的质与量的发展;
四是结合自己的专业与县医院的实际情况,极力拓展业务范围。进行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规范化诊治的相关培训及查房,成功抢救了产后出血的产妇及重度窒息的新生儿。指导并初步完成了县医院导管室的建设,目前已开展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造影术、起搏器更换术并成功完成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脑栓塞的静脉溶栓治疗,大大地提高了心内科的诊治水平。加强与急诊科等兄弟科室的联系、向患者家属宣传重症医学科特色,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明显增多,同时参与全院疑难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
五是指导“一人一策”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工作。抽调34名专家与县、乡、村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组成了签约医师服务团队,在秦安县17个乡镇428个行政村、684个自然村,对建档立卡的50种重大疾病的贫困户进行随访,走村入户、“送医上门”、宣讲政策、卫生咨询、义诊服务,圆满完成了大病入户683人、大病转慢病234人、慢病转大病7人、慢病入户1189人、义诊193人次的工作任务,翻山越岭、风雨无阻,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一人一策”健康帮扶的乐章。
搭建帮扶平台 提高帮扶实效
一是通过医院搭台子,科室结对子,医生交朋友,同帮共建。选定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等2个重点学科,普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急诊科等5个薄弱学科,检验、影像、病理、心电、消毒供应等5个县域内医学中心为突破口,结合省级薄弱学科建设标准和要求,医院与科室签订帮扶协议书,各科室树立“从要我帮扶到我要帮扶”的自觉性。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结合县医院的实际,及时调整帮扶思路。对薄弱学科和县域内医学中心建设中亟需解决的硬件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梳理,并由科室向医院提交了设备采购计划,并督促落实。
二是开展专科能力提升培训班。急诊科、儿科选派14名骨干医师和护理团队举办专题培训班,分别以急诊急救及儿科常见病为选题作了14个专题学术讲座,并开展疑难病例讨论、急救技能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儿科医生现场提问,与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探讨。护士长李红梅深入儿科病房,对全体护士培训入院护理评估单的书写,并且对于治疗室、库房、病房以及穿刺室的管理给予了合理化的建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专家开展了脑卒中知识讲座。

(院长问肃生在秦安县人民医院及开展介入手术)
三是开展手术示教、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问肃生亲自指导县医院医师开展心脏介入手术,神经内科、急诊科、消化内科、普外科等科室主任多次赴秦安县人民医院进行会诊,多次举办疑难病例讨论。通过手术示教、查房指导、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有效提高县医院诊疗水平。
四是开展病历展评活动。由质控科抽调相关科室专家赴秦安县人民医院,抽取秦安县人民医院病历50份,分为四组,以《全国三级综合医院病历案例评析》、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为基础,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为评分标准,严格评审。并将评审结果进行现场反馈,通过面对面交流,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五是召开产科、产房质量推进会。从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入手,对产前检查、产时管理、产后筛查做了全流程的详细讲解,同时紧扣县医院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和工作要求。专门下派2名护士长结合工作实际,对病房、产房存在的问题从入院、出院工作流程建立,病房产程监护流程,阴道分娩的护理常规,剖宫产快速康复护理,病房、产房交接流程,产科特殊用药的护理要点等规范化的工作流程逐一进行现场讲解,对专科护理人员进行了认真培训,结合本院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目标及方向。
六是对全院护士长、骨干护士进行轮训。护理部主任靳绮、副主任何永丽及部分护士长先后多次到秦安县医院走访调研,掌握县医院护理人员现状,有针对性地举办护理学术讲座,并对全院16名护士长和24名骨干护士进行轮训,通过系统培训,做到市县医院护理标准同质化。

(参加组团帮扶启动仪式的省市领导)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浓厚氛围
为了确保“组团式”帮扶工作顺利进行,医院健康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组团式”健康扶贫大事记》、编印“组团式”健康扶贫对口支援工作简报,详细记录“组团式”健康扶贫开展情况,并鼓励帮扶队员在工作之余及时总结、挖掘和宣传帮扶工作中的先进事迹,目前已编印简报28期,在《医院管理论坛报》、《天水日报》、《天水晚报》、《天水在线》等媒体刊登宣传文章30余篇,在医院《院报》、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开辟专栏,及时宣传报道“组团式”健康扶贫工作。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问肃生表示,健康扶贫事关贫困人口健康福祉,事关脱贫攻坚成败关键,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医院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健康扶贫工作会议、文件精神,进一步把“组团式”健康扶贫工作做细做实,根据秦安县人民医院实际需要,逐步扩大帮扶科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薄弱学科建设,按期完成帮扶目标任务,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助力健康天水建设。(张景文)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