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时事新闻>>焦点>>正文

安倍访华特意在北京过夜 海外媒体关注中日关系
(2006-10-11 7:57:58)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人民网   打印本页

10月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抵达北京,开始为期两天的访问。图为安倍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的欢迎仪式。

组阁不到两周的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8日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对华正式访问。中国的评论家们称,安倍此行是一次“破冰之旅”。日本媒体也直接引用了“打破坚冰”这个日语里极少使用的说法,表现出两国舆论的某种默契。欧洲和美国的通讯社当天长时间把安倍与中国领导人会谈的消息放在网站的首页,几乎所有评论都说,这次访问是“历史性的”。

连会三位中国领导人

在中国外交日益活跃的时代,天安门前挂起外国国旗迎接外国领导人的次数越来越多。不过,8日这里挂起日本国旗时,一些行人好奇地驻足观看——5年来,还是头一次。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广场上响起了19响礼炮。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当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安倍进行了长达80分钟的会谈。胡锦涛回顾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积极评价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日本个别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两国关系面临困难局面。胡锦涛说,安倍就任首相后,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他们会谈之后,路透社迅速发稿称,中方将安倍的访问视作中日关系的“转折点”。

在与胡锦涛会谈之前,安倍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会晤。安倍首先谈起天气,说上午离开东京时担心北京会下雨,没想到天气还不错,“我相信我们的双边关系也会迎来晴空,我会努力把对话向前推进。”温家宝称最近中日两国共同努力,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和推进两国关系平稳健康发展达成共识,促成了这次访问。他说,发展中日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会谈时他还指出,必须按照两国达成的共识,妥善处理靖国神社问题,消除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

安倍说,这一次访问虽然突然,又正赶上中国国庆节和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这个繁忙的时候,但却受到中方周到的安排和温暖的欢迎,对此表示由衷感谢。最贴近安倍的一位官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段时间日本国会一直在开会,安倍只有在周末才有时间出访,原本有人提议到22日那个星期天再访华,但安倍觉得那样“太晚了”。安倍还特意要安排在北京住一晚,以显示他对这次访华的格外重视。

安倍当天还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会晤。法新社评论说,能与中国职位最高的三位领导人连续会面,实在是少见。

安倍还向中国领导人发出访日邀请,中方“原则上”接受了邀请。当天发布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称,双方同意两国领导人在国际会议场合经常会谈,一年内启动学术界共同历史研究;共同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日本媒体密集报道

日本媒体对安倍访华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8日上午,日本多家电视台为安倍首相访华播放专题节目。富士电视台7时30分开始播出的节目题为《向访问中韩两国的安倍首相进言》。东京电视台8时开始播出节目题为《安倍今日访华与外交深层》。NHK电视台9时播出的节目题为《安倍首相首次访问中韩》,参加讨论的是日本5个主要政党中负责制定政策的政策调查会会长,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异口同声对安倍首相访问中韩给予积极评价。NHK晚间节目《新闻七点》大致相当于中国央视的《新闻联播》,该节目8日不仅详细报道了安倍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情况和欢迎仪式,连安倍夫人访问北京月坛中学的细节也都不漏掉。总长30分钟的节目,安倍访华就占了10分钟。

朝日电视台10时播出的讨论节目《星期天工程》中,主持人向著名鹰派人物石原慎太郎的儿子石原伸晃提问:“您作为安倍竞选自民党总裁的支持者,鹰派姿态众所周知。对于安倍在当选自民党总裁和日本首相前后的发言表态内容大相径庭有何看法,是否感到失望?”石原说:“作为一个政治家与作为一国首相可以不同,首相要为国家利益着想。与中韩两国改善关系,也是安倍竞选自民党总裁时的承诺,并没有变化。只要考虑国家利益,我认为可以有变化,并不感到失望。”

他们“终于说话了”

作为两个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亚洲大国,领导人的会面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路透社、法新社、《华盛顿邮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国外主流媒体纷纷用“破冰之旅”、“亲善之旅”、“双边关系修复之旅”来形容安倍的中国行。法新社题为《日本新首相在华举行历史性会谈》的文章援引香港岭南大学外交政策专家保罗·哈里斯的话说:“安倍上任后把出访的第一站安排在中国,然后才轮到美国,这显然是为了向中国及周边地区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们日本人重视日中关系,我和新一届日本政府希望同中方一起处理好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中日高层互访一直处于冰冻状态。这是由于中国对日本上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间断参拜靖国神社的愤怒……然而,尽管中日双方外交陷于僵局,两国贸易仍增长迅速,所以两国领导人都希望能将双方的外交关系提升到体现双边贸易火热的层次上来。而安倍晋三为这一举措提供了良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一篇题为《终于说话了》的文章称,最近几年,亚洲现存的任何对话机制都未能缓解日本与中国和韩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次会面“无疑是一个好时机。富裕的日本、越来越繁荣的韩国和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应该自己来承担更多的安全重任了”,因此,安倍先生和中国领导人都有理由把这次握手变成一个更大的外交机会。

路透社援引安倍一位助理的话说:“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日本政权的更替给日本与中国建设新型外交关系提供了机会。”安倍希望同中国领导人进行“坦诚的、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路透社分析认为,安倍近来不断软化自己关于历史问题的表态,为这次的高层会晤奠定了基础。尽管人们并不指望日本首相通过一次访问就能抹去亚洲其他国家对二战的惨痛记忆,但安倍却殷切地希望此行能为他在明年的参议院选举中赢得国内的主流选民,同时缓解美国和部分国家对亚太地区紧张局势的担忧,而且日本改善与中韩关系也有利于三国共同应对朝鲜核试验的危机。

世界媒体对安倍的亚洲行表现出的乐观并非毫无保留。《华盛顿邮报》的评论文章称:“对安倍来说,理想的政治前景是:现在同中韩领导人会面、改善日本与邻国的关系,然后以此为资本,在明年的参议院选举中取得胜利。”《金融时报》评论说,这只是一个改善关系的机会而已。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被看作日本民族主义抬头的标志。随着 中国经济力量日益强大,日本也在担心自己亚洲经济老大哥的位置会拱手让给中国……中日双方要建立互信,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日本主流社会急迫改变与中韩关系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表示,安倍如此迅速地访问中韩,表明日本主流社会急迫地希望恢复和改善与中国和韩国的关系。小泉时代的中日关系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安倍上任后,日本各界有识之士都支持他主动采取行动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在亚洲之外,美国也对日本不能正确认识历史问题表示不满。尽管美国为维护本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希望中日两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过去一段时间中日关系的恶化也令美国非常担心。

安倍身边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美国和日本在中日关系问题上有种默契。在决定访华之前,安倍与布什通过电话,甚至没有提起这件事,而当日本宣布安倍的亚洲之行时,美国在最快的时间里对此表示了欢迎。

刘江永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冻三尺也非一日之暖。对于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我们仍然应该抱着审慎的乐观态度。不过,从最近的情况看,安倍对华的态度在朝正确方向发展。香港岭南大学的保罗·哈里斯从性格上分析了安倍与其前任的不同:“小泉基本上是个我行我素的人,而安倍从言行上来看则倾向于克制自己。为了既迎合支持他的右翼,也迎合中国,他愿意作出让步。”(来源:环球时报) 本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于青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龚常 本报特约记者 陈言 本报记者 江雪晴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01页  [01]  [02]  


最 新 图 片

外交部:朝鲜核试给中朝关系带来 台湾“双十”庆典混乱蓝绿“立委 台“天下围攻”开始 情势紧张警方 安理会一致同意提名潘基文为下任 朝鲜于当地时间今天11时进行核试 温家宝与安倍晋三举行会谈 称坚持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中日联合公报:加快东海磋商 中方原则同意回访
·改善中日关系大势所趋
·中日战略对话:未就首脑会晤达成一致
·中方将对日本自民党新领导人听其言观其行
·中国与日本鹰派斗争50年 陈毅曾逼当时首相下台
·外交部谈安倍将访华传闻:日方应消除两国间障碍
·国务委员唐家璇: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性十字路口
·日本右翼叫嚣打赢中日之战 美预测日本惨败
·日媒:中国要边缘化日本 只让日本做配角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安倍访华特意在北京过夜 海外媒体关注中日关系
·台湾150万人参与天下围攻 陈水扁重申绝不下台
·外交部:朝鲜核试给中朝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实录)
·中国即将出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国家机关明年将招近万公务员 国务院办公厅热门
·台湾150万人围攻阿扁 扁穿防弹衣扬言停办双十
·陈水扁遭百万人围攻 天下围攻将至少延长到13日
·七部委贵州六盘水督查违法排污 副市长当众撒谎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伊将提前实施核计划
·外交部:朝鲜核试给中朝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实录)
·施明德:每4小时围攻一次 马英九:驱离不易
·台湾“双十”庆典混乱蓝绿“立委”打架(图) 
·美国核战演习计划爆光 以中朝俄伊为假想敌(图)
·学者称地方党委偏重贯彻上级意图轻视民意
·宋楚瑜退场抗议扁致词 遭推撞怒拉红布条绕场
·郴州腐败官员落马内幕 李树彪“误吐”挪用公款
·韩国情报人员称朝鲜有可能进行第二次核试验
·台“天下围攻”开始 情势紧张警方两度举牌(图)
·中国富豪榜将现“神秘新首富”前400名财富膨胀
·郴州巨贪“双面”李大伦 为作秀曾上交礼金10万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