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梦腾飞,融入世界
——“一带一路”战略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
新华网北京1月4日电(记者王优玲)古代海陆丝绸之路曾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交汇的桥梁;今天,丝绸之路重焕活力,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布局。2015年,“一带一路”将继续延展铺开,从顶层战略构想步入务实合作阶段。
务实合作:“一带一路”打造我国对外开放升级版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对外经济形势出现重大转变。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依靠拼优惠、拼资源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共同发展,出现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同时,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投资格局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有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亟待激发域内发展活力和合作潜力。
恰逢其时,“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成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引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强力引擎。从2013年提出战略构想,到2014年设立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约,“一带一路”建设稳扎稳打,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一带一路”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的发展内涵,深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将促进中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亚太蓝皮书: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5)》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亚洲提供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选择。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作为一个大国,单纯强调外交为经济服务显然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构建能够体现“亲诚惠容”理念的经济外交是一项必然要求。“一带一路”将会以开放多元的特征推进区域合作的进程,并有可能成为最终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个新途径。
互联互通: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2014年底,载着248辆汽车整车的铁路班列从重庆果园港铁路站场出发,沿着铁路专用线驶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发往欧洲各国。“渝新欧”国际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最后一公里”自此通行。
一端连着欧盟经济中心区域,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另一端连着长江经济带,并通过“铁海”联运延展到海上丝绸之路,“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打通了中国西向通道,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在2014年中国APEC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丝绸之路首先得要有路,有路才能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创造互联互通的条件和环境是促进陆海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之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说。在他看来,陆海丝绸之路建设也是国际大通道和经济大走廊建设,长远目的在于有效促进要素跨境流动,推动各种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市场的对接融合。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抓住沿线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启动一批条件成熟的港口、铁路、能源资源开发等战略性合作项目,提升陆路、海路通达水平。
互惠互利:让世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
“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原则。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空间范围、地域和国别范围上的多元、开放和包容性,需要区域内各国共同推进合作进程,通过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各国紧密联系起来。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预计,2014年至2020年,中国累计向国外提供的商机将达17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将突破1.2万亿美元,将为世界其他国家贡献7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将达到27%。
“一带一路”战略可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去新的合作机遇和发展前景。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可以为丝路国家提供各种日用商品、技术和设备;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更加有实力投资海外,能够与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能够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合作发展机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可以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沿线国家可以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营造出更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强烈的需求,而我们有外汇储备、技术水平和施工队伍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和他们的需求结合,既能带动他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又能帮助国内消化产能、调整结构,这是互利互惠、牢固长远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刘华芹说。
新闻链接:“一带一路”大事记
新华网北京1月4日电(记者王优玲)“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记者对“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的重要节点进行了梳理: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要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场合公开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互联互通建设,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2014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俄罗斯跨欧亚铁路与“一带一路”的对接达成了共识。
——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2014年重点工作时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
——2014年5月19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首个实体平台,中国-哈萨克斯坦(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启用。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中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国APEC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已经迈出实质性一步,创始成员国不久前在北京签署了政府间谅解备忘录。
——2014年12月,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2015年有个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