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解读习近平出席文艺座谈会并讲话:高规格和超规格

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当晚,人民日报政文部公众微信号人民日报政文发表文章指出,本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出席和长篇讲话堪称是高规格和超规格,对文艺界而言是罕见的。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今天出席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听取铁凝、尚长荣、阎肃、许江、赵汝蘅、叶辛、李雪健等7位文艺界人士发言后,他发表了长篇讲话。在大约2个小时的讲话中,习大大不但对当前文艺现状发表看法和评论,更深情回忆了自己少年和知青时期的文艺生活,谈到了文艺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习大大为什么出席文艺座谈会?他的讲话透露出哪些信息?
先说说这次座谈会的不一般。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最高领导人参加哪些会议、做多长时间的讲话都有一定规格。通常,党和国家领导人会出席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的全国代表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一些重要的文艺演出也时常会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本次文艺工作座谈会既不是文联和作协的全国代表大会,也不是年度例行召开的文艺工作会,习大大的出席和长篇讲话堪称是高规格和超规格,对文艺界而言是罕见的。
为什么习大大对文艺界和文艺工作如此重视?他在讲话中透露了原因。在他心目中,文艺可不是风花雪月的事儿,而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历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地位有影响,不是穷兵黩武,不是对外扩张,而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感召力。”诸君感受下这句话的分量。
一个民族要经受苦难、铸造辉煌,文化的支撑力量不可或缺。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但无论如何艰难险阻,中国人都扛过来了,习大大认为,正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创造的中华文化为我们的民族提供了精神支撑。现在我们离实现中国梦越来越近了,但艰难险阻也更多了,要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就必须继续发挥文化的支撑作用。
文艺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古人已有论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道德风气令人失望,与共同的价值观没有确立起来密切相关,而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贡献。
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通过文艺作品,可以使人懂得什么是肯定的赞扬的,什么是否定的批判的。文艺界知名人士多,影响力大,他们的作品和言行可以在社会上发挥巨大的感召作用。做好文艺界的工作,使之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支生力军就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课题。
习大大出席文艺工作座谈会,应该也有这一层因素在内。
不过,文艺在习大大心目中如此有分量,和他个人对文艺的喜爱也密不可分。习大大堪称“资深文青”,对当前的文艺现状和国内外的文化发展情况相当熟悉。举凡图书、影视、舞蹈、戏曲、音乐、绘画,讲话中皆有涉及;对一些知名的国内外文艺家他皆有点评。
习大大爱读书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习大大的夫子自道。今年2月和3月,习大大在俄罗斯索契和法国巴黎两次向媒体公开了自己的阅读“书单”,涉及到的作家包括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圣西门、傅立叶、萨特、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总数超过30位。
这次座谈会上,习大大果然再次谈到了读书的话题。他透露,自己看的小说基本是在青少年时期读的。“当时的文学经典毫不夸张地说能找到的我都看了。”有一次在一位乡村教师那里发现很多好书,有《红与黑》、《战争与和平》等,让他喜出望外,手不释卷,读了个够。
习大大说,俄罗斯的经典名著对他影响很深。他喜欢普希金的爱情诗和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之间,他更喜欢托尔斯泰,更喜欢《战争与和平》。他很喜欢肖洛霍夫,说《静静的顿河》对大时代的变革,人性的反映非常深刻。此外,俄罗斯的音乐大师、画家,比如柴可夫斯基、列宾等,也是他的心头好。
当然,习大大也没忘记法国文艺家,在讲话中再次提到了司汤达、巴尔扎克、莫泊桑、罗曼·罗兰。他说,最受震撼的是雨果的《悲惨世界》和《九三年》。他同样喜欢法国画家塞尚和德加。
不过,这次习大大的书单又增加了新的内容,英国作家、德国作家和美国作家也榜上有名。英国的拜伦、雪莱、萧伯纳、狄更斯,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美国的惠特曼、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等的作品,他都看过,很喜欢杰克·伦敦的《海狼》、《野性的呼唤》。
因为喜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在第一次访问古巴期间,习大大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访问时,抽时间去了城里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有点 “小清新”有没有?
习大大爱看电影也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在座谈会上,他竟然谈起了正在上映的电影《黄金时代》,当然是借题发挥,没说电影的具体内容,而是说五四以后在新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灿若星河的大师,留下了文艺精品。
习大大喜爱传统文化、国学功底深厚也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在讲话中他时常引用古典名著,并把儒家思想中的许多内容视为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但这并不代表习大大保守,相反,通读讲话就会发现,这是一位思想开放、视野宽广、胸襟开阔,有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勇气与智慧的领导人。比如,在谈到中外文化交流与竞争时,习大大指出,很多艺术形式是国外兴起的,比如说唱、街舞,人民群众喜欢就要用,并赋予其健康向上的内容。
习大大认为,没有竞争就没有生产力。在电影领域,以往有观点认为进口几部外国大片就觉得是挤占了我们的市场,很纠结。我国领导人访美期间,谈合作聚焦在进口美国大片,能否扩大美国电影进口配额竟然上升到考验中美关系的程度。但分析后,中央认为利多弊少,一定范围会有冲击,但反过来会激发国产影片的发展,现在看来,不仅没有造成国有电影产业的萎缩,反而刺激了发展,更有竞争力了,这说明对开放持积极主动的姿态是正确的。
对于中国文艺,习大大寄予了殷切希望。他希望中国文艺界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但也存在重数量轻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有的作品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有的作品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有的作品搜奇猎艳,低级趣味;有的作品胡编乱造,粗制滥造;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形式大于内容;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顾一己悲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如此浮躁,是不可能创作出精品力作的。
落实习大大的讲话精神,广大文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喜怒哀乐记在笔端。要走进生活深处,吃透生活底蕴,才能变成生动情节、动人形象。总之,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工作者就拥有了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另外再透露一点:北京市今后不太可能再出现如同“大裤衩”一样奇形怪状的建筑了。习大大说了,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舆论场)
党媒评“习版文艺座谈会”:文艺不能当“市场奴隶”

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10月15日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长篇讲话。当晚,人民日报评论部公众微信号“人民日报评论”发表文章总结了“习版文艺工作座谈会”:文艺不能当“市场奴隶”。全文如下:
北京,又是一个艳阳天。中央领导们以一种“文艺”的方式,享受着这明媚的秋意。
人民大会堂里,文艺界的人士“群英荟萃、少长咸集”,或老、或小,或是著作等身、或是初出茅庐,或是专职作家、或是演艺明星,齐聚一堂,在这里与总书记共商文艺大计。
在场的党报评论君,亲身感受到了非常活泼的座谈会氛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时插话,忆往事、谈感想,幽默的表达引来阵阵笑声。会后,总书记还绕场一周,跟每个代表握手交谈。党报评论君发现,总书记对文艺界人士也很熟悉,很多都能直接叫上名字、说出代表作。
总书记专门组织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
文艺,历来都是中央领导重视的一份工作。
文艺工作在党的历史上,“印记”最深的,当首推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那一次座谈会,开启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新纪元,直接奠定了几十年来文艺工作的主基调。
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也备受中央领导重视。毕竟,如习近平所说,文艺“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里,就让评论君来盘点一下。
1979年10月30日-1979年11月1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祝词。
而后,中央领导参加历次文代会几乎成为不成文的惯例。
1996年12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任中共总书记的江泽民发表了讲话,后以《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为题收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001年12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江泽民出席并发表了讲话。
2006年11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任中共总书记的胡锦涛出席发表了讲话。常委悉数出席。
2011年11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胡锦涛出席发表了讲话。常委悉数出席。
十七届六中全会还专门以文化繁荣为主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关会议不少时候是常委悉数出席,可见中央领导对文艺工作之重视。而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也是由总书记亲自提议召开,筹备已有大半年。由总书记专门主持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规格亦不可谓不高。会议中第一个发言的代表铁凝就说,这让她想起了“72年前那次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说了啥?
明天(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头条肯定会刊发会议三千多字的消息,超多的字数,再次证明了会议的分量。
在这篇分量十足的消息稿中,习近平讲了些啥?
首先,习近平在讲话中,“首先表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这是说文艺工作的重要性。一言以蔽之:文艺工作很重要。重要在哪里呢?重要在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乃是“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文艺作品既是这个时代的“表情”,也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食粮”。而文艺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
所以,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推动文艺繁荣发展,而这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习近平的这一要求针对的是文艺作品中的问题。都有哪些问题?一是有些作品不够“精”,“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 高原 缺 高峰 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二是有些作品“市场”味道太浓厚,存在低俗化和感官化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习近平也提出了要求:“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怎么衡量一部文艺作品是好作品?习近平给出了两个标准:“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党报评论君对这样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这一问题,习近平早在2003年就思考过。他收录于《之江新语》的《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一文中提出“先进的文化产品,应当既体现先进性,又能体现群众性,既不 趋利媚俗 ,又不远离市场、忽视市场。”
最后的问题是,怎样才能“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作品是要靠人来书写的,第一就得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第二,文艺作品说到底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而且群众对生活最熟悉,泥土的味道最贴切,好的文艺作品必须走向人民。“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再有,文艺作品还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清水活源。“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习近平的“文艺情缘”
习近平爱读书、爱电影,可说有着深深的“文艺情缘”。在座谈会上,他历数了自己读过的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的文学作品,对印度、拉美的文化瑰宝也如数家珍,甚至还提到了说唱乐和街舞,现场听来真是相当过瘾。
习近平的“文艺范儿”,不仅是欣赏,还会自己动手创作。
比如写词。“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这首《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是习近平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所作的一首词,意境开阔,感情真挚,令人动容。其间,他还在《福州晚报》发表过七律诗。
比如写散文。最著名的莫过于那篇《忆大山》了。“一个春寒料峭的傍晚,我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大山居住的小屋,相互问候之后,便开始了漫无边际的闲聊,文学艺术、戏曲电影、古今中外、社会人生,无所不及,无话不谈。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我们却像多年不见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题,表不尽的情谊……”从中不难发现,习近平对于文艺的涉猎十分广泛。
再比如对流行文化的熟悉。除了在马来西亚访问期间,曾提到“歌手梁静茹在中国广为人知,被许多中国歌迷认为是中国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就是邓丽君的粉丝,曾和耿飚的司机杨希连甚至“把那盘《小城故事》的磁带都听坏了”。
读书不倦,笔耕不辍,广开言路,交友不断,从来都是以人民为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或许可以解释总书记为何对文艺工作有这么多深刻的洞见。
欧阳修曾经曰过:“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就是说,从一个人的喜好,可以看出他的志向和品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总书记的心里话,也是众多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心声。怎么把握机遇,就看各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