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甘谷县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中高位部署、科学谋划、总体推进,不断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增长难、立项选择难、项目筹资难、运行管理难等问题,着力打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实现在促农增收上下功夫、在村级集体经济增长上见真章。截至6月中旬,全县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小于5万元的村为0;5—10万元47个村,占比11.6 %;10—20万元280个村,占比69.14%;20万元以上78个村,占比19.26%。
“党建引领+支部领办”。全县一盘棋、高频调度、高位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各县级领导下沉到联系村指导工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压实乡镇包村领导干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和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突出“支部领办”,以“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为理念,全面加大“产业党支部”建设力度。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的政治引领作用,并通过“四议两公开”方式让全体村民参与到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中来,确保让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走在支部领办“生产线”。
“品牌优先+科学施策”。采取“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三级联动机制。结合镇情村情实际,由各村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优势、亮点特色,先确定发展项目,然后由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对准备发展的集体经济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有效规避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闭眼上马”的风险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半途而废”的风险。磐安镇利用渭河川道区优质韭菜种植资源,先后打造了“一亩田”燕家胖韭、“三和祥”韭花酱、“宜隆圆”蔬菜等5个品牌,东坪村则利用丰富的林草资源,建设东坪钓鱼休闲山庄,发展肉鸡养殖,年出栏7.2万只,年收益20万元以上;八里湾镇上岔村立足当前农业生产实际,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集中连片种植玉米2000余亩,走出了一条盘活土地资源助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多措并举+凝聚合力”。认真贯彻落实甘谷县2023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度会议精神,全力做好发展产业、开发资源、盘活资产、引进人才、招商引资、共富共享、项目带动“七篇文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引导资金和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025万元,在渭河流域、安礼公路沿线、米谷川区域、沐浴梁流域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32个,各乡镇把返乡青年、退役军人、乡贤和闲散劳动力利用起来,成立劳务、物业、家政、外卖等公司12家,以劳务承包的方式承接绿化管护、家政服务、企业后勤、快递外卖等工作,代收服务费,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建立川带山、大带小、强带弱的集体经济帮带机制和利益连结机制,充分调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单位力量,运用帮扶单位的资源力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协调争取扶持资金和产业项目,搭建与龙头企业、平台公司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帮助帮扶村拓宽收入渠道、提升集体经济实力。
“自主经营+委托管理”。针对村级集体经济有自主管理能力的村,注重“指导+监督”,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专业人员报到”的机制,针对村级集体经济无自主管理能力的村,采取“委托管理”方式,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委托相关企业进行管理,有效降低发展风险。出台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办法,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内部经营管理与监督的制约机制以及村账乡代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财务公开等制度,防止侵占、流失集体资产等现象,确保项目管理规范运行。古坡镇瓦泉峪村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优势,成立了甘谷县秦牧旅游景区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相邻4村抱团取暖,采取资金入股的方式推行跨村联营,深挖旅游资源,做足山水文章,年收益达30余万元;金山镇米谷川村党支部领办华夏邦农合作社联合社,利用中央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整合东西部对接帮扶项目资金150万元,新建冷库1座,扶贫车间1个,配套电商运营中心、扶贫超市、培训中心、育苗基地、科普示范园等实施5个,由华夏邦农合作社联合社负责经营管理;引进绿源、旭丰源2家合作社流转土地30余亩,中车集团援建钢架大棚4座,种植有机蔬菜,发展订单农业,年收入40余万元。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