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甘谷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县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迎接县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从即日起,甘谷县所属新闻媒体开设【喜迎党代会】专题栏目,全面深入报道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领域的发展成就,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奋发有为的状态、苦干实干的作风,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甘谷县民政工作综述

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甘谷县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工作宗旨,着眼于保障改善民生,拓展工作领域,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完善养老服务功能,推进新型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全县民政工作扎实有力、成效显著。
狠抓民生保障,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

严格规范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管理,广泛开展“百村示范千人审核万人评议”活动,在405个村召开了村民议事会,对现有农村低保对象和新申请低保人员逐户进行民主评议,取消不符合条件低保、五保对象,审核新纳入低保对象22389人、农村五保对象319人;组织召开城市低保听证会,对城市低保对象进行清理清查,新纳入困难群众1234人。五年来,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9922万元,农村低保金39188万元,农村五保金3705万元。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市三院、县医院、县中医院等定点医院,探索推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救助服务,先后对住院治疗的905名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贫困家庭重度精神病患者发放“一站式”救助金290多万元。全面推行大病医疗救助,累计为10950户城乡低保户、五保户、低收入家庭等患病群众发放救助金8129万元。全力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先后为477名孤儿发放生活保障费1006万元。
建立救灾防灾体系,应急救灾能力不断提升,探索推行 “一线防灾救灾”工作法,制定了18个乡镇、村(社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自然灾害风险示意图和集中转移安置点示意图,详细标注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区域类型、涉及村庄及集中安置点,细化了成员单位职责任务,明确应急准备、预警预报、灾情上报、应急响应、灾后重建等工作流程和要求,全面构建了上下贯通、乡村互联、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县、乡、村三级灾害应急救助网络体系;健全完善了一线防灾救灾物资常储备、灾情常预警、人员常值守、灾害常防治四项“常制度”,定期补充储备救灾物资,加强供应网络建设,确保救灾物资调动渠道畅通、方便快捷;加强乡镇、村组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力度,指导乡村两级规范自然灾害统计制度及灾情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流程和灾情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初报快、续报细、核报准”;坚持专业抢险与社会抢险相结合,充实完善县级人员抢救、医疗服务、设施抢修、治安维稳等应急队伍 8支3600多人,组建乡级应急队伍15支4500多人和405个行政村应急队伍,积极组织开展救灾应急演练,形成了职能部门共同协作,干部、民兵、群众共同参与的应急抢险队伍体系;完善综合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构建了以县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乡镇救灾物资储备点为骨干的物资储备网络。五年来,累计发放救灾资金520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9.8万人(次)。
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依法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选举了一大批年富力强、文化层次较高的致富能人进入村委会班子,进一步提升了村委会班子的战斗力;全面推进村务监督工作,在405个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议事委员会工作制度,选举产生了405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870名村务监督委员,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先后审议农村低保、危旧房改造、村两委年度承诺事项、双联贷款事项900余项;将5镇9社区的29名进村进社人员,重新调整岗位,充实了社区工作力量,并为社区按5万元的标准解决了办公经费;指导各社区积极实施民情流水线建设工程,编印了《甘谷县社区民情流水线工作制度》,制作了连心卡,开通了民情热线电话,设置了民情信箱,组建了民情联络员队伍,积极开展计生服务、扶危济困、帮办实事等系列为民便民服务。
围绕双拥创建,优抚安置政策有效落实

扎实推进双拥创建,县财政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了县人武部、预备役三营、县消防大队、武警甘谷县中队办公大楼,并配备了相关设施设备,有效改善了军警部队办公条件;积极参与丝绸之路双拥文明线创建,建成了军民共建示范点19个、双拥文明社区4个、双拥文明村镇10个、生态基地4处、国防林500多亩;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连续4次提高各类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及生活补助标准,累计发放各类抚恤补助资金5005.25万元,并为423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金251.7万元;新《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出台后,为符合条件的487名退役士兵发放兵役优待补助金1459.82万元,对符合安置工作条件的44名退役士兵进行了安置,办理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货币安置178人,发放安置资金300.4万元,实现了全省双拥模范县“七连冠”。

(甘谷县首个“中华慈善日”宣传活动)
突出依法规范,社会事务管理迈上新台阶
深入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完成了《政区大典天水卷甘谷部分》编纂、初审和复审工作,编辑出版了《甘谷县地图》、《甘谷政区概览》;在15条城区主干道安装路名标牌183块、城区巷牌40块,进一步规范地名公共服务。有序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制定了改乡建镇实施意见和实施计划,从2014年开始,分步完成了8乡撤乡改镇工作,全县建制镇达到了10个。不断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先后组建成立社会组织470家,其中:社会团体类431家,民办非企业类39家,全县社会组织达到了497家。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立了社会组织党工委,配备了专职副书记和纪委书记;成立社会组织党支部246个,党组织覆盖面达65.7%;成立工会29个,团支部15个,妇联27个,给33家社会组织下派党建指导员23名。不断深化殡葬改革,编制了《甘谷县殡葬服务设施建设规划》,规划县级殡仪馆1个、农村集中安葬区169个、公益性公墓17处,总面积约1125.18亩。依法规范婚姻登记,整合成立婚姻登记处5处,五年来共办理结婚登记21579对,离婚登记881对,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

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认真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建成了谢家湾、金山、礼辛中心敬老院和金山乡王窑西村敬老院,并配备了床、柜、被褥、厨具等生活设施,入住五保对象100余人,保障了孤寡老人基本生活;组建了140多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进一步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强化行政推动,健全为老服务网络,先后建立了县老年维权援助服务中心和乡镇老年维权工作站15个、村(社区)老年维权援助点292个、维权小组137个;突出法律援助服务,积极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累计在县中心敬老院、县老年大学、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老年人集中地开办涉老法律知识讲座11场次,在全县50多所中小学开办孝亲敬老、弘扬传统德育教育课程;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作用,在137个村老年协会中设立老年维权小组,积极开展邻里纠纷、家庭婆媳矛盾调处、特困老人关怀帮助等活动;不断健全帮扶机制,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开展特殊困难群体排查摸底工作,准确掌握留守、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以村为单位建立台账,及时更新特殊困难群众信息库;坚持把协调落实部门职能做为搞好维护老年人权益的重中之重,先后协调旅游、卫生部门积极改善老年游览设施设备,落实 “一免一半三优待”就医优惠政策,并协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高龄老人补贴150多万元;同时,将城乡“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全部纳入政府供养范围,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范围;积极救助患病贫困老人364人,发放救助金278万元,累计为2435名农村五保老人发放五保供养金1098万元,为3238名重点优抚老年人及时发放抚恤补助金928万元,为210名特困老年人发放临时救助金63万元。

(医务人员为敬老院老人作健康体检)

(中小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