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以来,甘谷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高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旗,紧紧围绕跨越式科学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强农、重工、活商、兴教”四大战略,按照以商兴城、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全面发展的思路,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即日起,本网特推出“十八大精神在基层”系列报道,综合反映农业、工业、商贸业等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期在总结经验,营造氛围,为2013年工作造好势,开好头。
题记:2012年,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1.2亿元,同比增长14.5%;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56亿元,同比增长40.0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3亿元,同比增长14.3%;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15.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8亿元,同比增长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03.4元,同比增长13.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908元,同比增长17.5%。
优势明显 特色突出
甘谷文化事业繁荣大发展

今年以来,甘谷县文化局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加快实施特色文化大县建设战略,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推动了全县文化文物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文化活动
一是成功举办了甘谷县建县2700年大型文化旅游活动。承办了建县2700年万人庆祝大会、发展成就图片展、《祝福甘谷》文艺演出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建县2700周年暨纪念姜维诞辰1810周年书画展、走进姜维故里——少林武术展演以及县内观光旅游等七项活动,这是甘谷建县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对于回顾甘谷2700年的奋斗历程、弘扬优秀地域文化、激发全县人民的创业热情、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弘扬古冀文化,扩大对外影响,让更多的人认识甘谷、了解甘谷、热爱甘谷和建设甘谷,更好地发挥文化资源在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是举办了高台、秧歌、社火进城表演活动。共组装各类宣传彩车90余台,高台20多架,组织高跷、秧歌社火队50多支,演职人员达3000余人,观众5万余人,通过表演舞龙、舞狮、太平鼓、腰鼓、武术等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文化大县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让全县人民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三是举办了“庆元宵”大型焰火晚会。晚会以“和谐甘谷,喜迎盛世”为主题,分“魅力甘谷喜迎宾朋”、“锦绣甘谷满天彩霞”、“活力甘谷银河飞瀑”、“腾飞甘谷硕果累累”4个篇章,营造了隆重热烈、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吸引了县城及附近乡镇的近万名群众前来观赏,为2012年龙年春节文化活动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四是开展了文化“三下乡”活动4次。向农民赠送春联80幅,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演出文艺节目4场次。五是举办了迎新春戏曲公演活动暨群众自乐班表演大赛。选出了一、二、三等奖3个,优秀表演奖4个,丰富了春节文化活动。六是举办了“龙腾盛世”迎新春秦腔演唱会。演出了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秦腔传统剧目,观众达10000余人。同时参加了天水市第二届秦腔票友大赛。我县代表队获奖9人,其中一等奖3人,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各2人,我县参赛队员精湛的表演技巧和良好的参赛风格,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七是承办了“天之蓝杯” 庆祝建县2700年广场系列文化活动。举办“七一”乡镇干部职工歌咏比赛、武术健身操等专场晚会7场。八是举办了大型秦腔历史剧《姜维》演出活动和陕甘秦腔名家演唱会。九是新编大型秦腔历史剧《姜维》参加了在省城兰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获得优秀剧目奖,为甘谷争得了荣誉。十是成功举办了大像山春游会。为把今年的大像山春游会办成一届“欢乐、祥和、文明、有序”的文化旅游盛会,我局制定了春游会期间旅游服务和安全保卫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各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开展了安全保卫、旅游服务、推介宣传等多项工作,圆满完成了春游会各项工作任务。据不完全统计,春游会期间全县各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万元,划分摊位200多个,实现商品交易额8万元,接待旅游团体31个,同时书画交流日益扩大,接待外来书画交流人员80多人,达到了和谐、文明、安全的目的,扩大了对外宣传,提高了甘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开展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摸底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文化产业大会精神,我局抽调专人组成文化产业调查小组,对全县出版印刷、工艺美术、娱乐演艺、网络文化、文化旅游、会展节庆等文化经营企业,从固定资产、从业人数、产值利润、发展前景、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基本摸清了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132家(出版印刷企业39家,剧团3家,网吧24家,书店30家)。从业人员总计982人。注册资本共计886万元(50 万元以上的2家,10万元以上的37家,10万元以下的72家),其中民营企业和摊点占总数的90%以上,占注册资本的80%,是全县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为编制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比较翔实可靠的依据。二是制定了《中共甘谷县委、甘谷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特色文化大县建设的实施意见》、《甘谷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等两个规划,为全县文化产业、文化事业长远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三是以市政协组织的文化产业调研活动为契机,全面推动全县文化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今年7月中旬,市政协组织调研组对甘谷大漠行麻编鞋业有限公司、全录王辣椒厂、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等文化企业进行了调研,对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我们以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为突破口,狠抓了县秦剧团转企改制工作,把县秦剧团由差额定补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文化企业后,激活了内部机制,创编了秦剧《姜维》,并在省城兰州进行调演,获得优秀剧目奖,为甘谷争得了荣誉。甘谷大漠行麻编鞋业有限公司在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以创新为突破口,扩大生产规模,在六峰工业园区划拨土地25亩,出城入园,建设生产290万双麻鞋及麻编制品生产线,加快企业发展,成为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截至年底,全县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为0.2824亿元,占市上下达任务0.28亿元的100.85%;文化产业投资额完成0.957亿元,占市上下达任务0.9亿元的106.33%;文化产业从业人数达到993人,占市上下达任务950人的104.5%。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一是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保证县秦剧团转企改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甘谷县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甘谷县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改革实施方案》,并报请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同意。按照《方案》要求,县上成立由县文广、财政、审计、国土等部门组成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对秦剧团土地等国有资产进行了清查、审计、评估,对人员进行了合理安置,并在工商注册登记、事业费和专项经费划拨、现有办公场所、设备使用以及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县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已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成立了甘谷县冀兴秦剧团,走在了全市前列,被省上评为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先进县区。二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工作。按照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撤销了原文化市场稽查队,整合了原文化文物旅游局、广播电影电视局的执法机构,成立了甘谷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定编10名,扩大了管理范围,明确了管理职能,整合了人员,配备了队长。综合执法大队的组建,对于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全县文化市场的管理、规范运营、文明执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物保护与非遗普查工作
一是全面完成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扫尾阶段工作。我县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阶段工作已全面完成,顺利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检查验收。按照省市要求,我们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了调查数据录入,卡、表、册填报,数据库建设和文本编制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县文物分布情况和存在方式,为全县文物发掘、保护、研究提供了依据。二是认真做好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基础上,我们筛选整理上报了一批重要文物保护点,提请县人民政府拟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是制定了县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实施方案和文物陈列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完成了展厅装修和布展工作,已向社会免费开放,接待观众20000人(次)。四是全面开展了大像山景区环境秩序综合整治活动。制定了《甘谷县大像山景区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拆除违章建筑6处,清理清退相关人员45人,清理相关殿宇饲养的全部家畜,清理清除了各石窟、殿宇生火取暖、做饭用具,对大像山景区进行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扫除活动,消除了环境卫生死角,使景区各要道、各景点、各殿宇、各石窟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观,景区面貌焕然一新。五是全面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在积极争取县文化馆免费开放项目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装修布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室3个,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100余件,制作文字及图片版面23块,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同时充实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20份,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1期。完成了甘谷脊兽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现已上报市文化局。截至目前,甘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普查出13个大项、145个小项,其中甘谷脊兽、甘谷道情、甘谷木雕等三批3项进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甘谷刺绣、甘谷剪纸、甘谷麻鞋等四批15项进入市级保护名录,姜维武术、甘谷烙画等两批69项进入县级保护名录。

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甘谷县文广局以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契机,加大了对全县文化市场的整治和执法力度,与网吧、印刷、书店、音像店等文化市场经营业主签订了《甘谷县文化市场守法经营责任书》,不断加强对网吧歌厅、图书报刊、娱乐演出、书画装裱、复制印刷等市场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教辅出版物盗版行为。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490余人(次),车辆80余台(次),其中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检查3次,突击检查网吧80余次,处罚违规经营的网吧18家,关停3家,对5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查缴非法盗版音像光碟300余张,淫秽色情光碟100余张;收缴中小学生非法盗版教辅读物1000余册,盗版杂志200余本,违禁书刊48册,确保了文化市场的繁荣与稳定。
重点项目
(一)完成续建项目三项,投资242万元。一是大像山大佛维修加固工程。该项目总投资70万元,对大佛头部鬓角颜料层脱落,胸部龟裂起甲,局部细泥层开裂等问题进行维修,目前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二是“两馆一站”免费开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92万元,按照省市关于县图书馆、文化馆及15个乡镇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工作的要求,高质量完成了县文化馆、图书馆展馆装修和布展工作,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100多件,购置了2000多册,价值3万余元的精品图书,丰富了馆藏图书种类;每个乡镇文化站装修展室5个,征集展品50余件(套),完成布展工作,目前“两馆一站”已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三是新兴、金山、西坪等8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该项目为8个乡镇配备价值80万元的电脑、投影仪等远程教育设备,各项设备已全部发放到乡镇。
(二)开工建设项目四项,投资855万元。一是大像山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00万元,计划建设1090平方米服务中心一处,700平方米的文化舞台一座,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二是博物馆免费开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万元,按照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标准和要求,对博物馆进行展馆装修、布展,已实现对外免费开放。三是投资10万元新建大像山无量殿仿古后山门一座。四是大像山安防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95万元,为大像山景区安装文物安全、技防、监控等设施设备,提高了消防安全水平。
(三)争取到位项目资金743.5万元。一是为全县20个村争取到“千村文化活动示范点”建设项目资金40万元。二是为“两馆一站”争取到免费开放保障资金103.5万元(其中县图书馆、文化馆各18万元,15个乡镇67.5万元)。三是为博物馆争取到免费开放保障资金50万元。四是争取到大像山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55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