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心连心 携手话共赢
——王建国赴西坪乡联系点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连日来,走进甘谷县农村,大街小巷、村里村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热潮只增不减,“听民声、访民意、集民智、理民事、解民忧、暖民心”成了干部下基层、群众诉民声的真实写照。3月6日,记者随县大人常委会副主任王建国赴西坪乡联系点就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行采访,采访中记者发现,所到之处,干群心连心 携手话共赢成了连结“联村联户”行动有效开展的坚牢纽带。
在该乡红凡沟村,王建国没有直接赶往联系特困户,而是先与其他村民和村干部进行详细深入的座谈:全村人口有多少?村里的支柱性产业有哪些?致富带头人是谁?外出务工的人数有多少?特困家庭致贫的原因是什么?……王建国带着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进行一一了解、核实,只有摸清底子才能入户走访,察民情不能只问村干部,问民生不能只看一两户,要知根底,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村支书马新斋家,一场别开生面的群众反映意见座谈会悄然展开,村里的文书马栓定一时激动地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全村128户632人,耕地面积1893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3亩,主要以传统小麦、洋芋、玉米种植为主,而年输出劳务仅99人(次)……”听着诉说,王建国对村里的产业结构、农民收入等基本情况信息作了详细的记录,并和村组干部共同探讨改善该村基础条件、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思路和办法。

随后,王建国来到特困户马回平一家,详细询问家庭的主要成员、耕地面积、经济来源、子女上学就业等情况,了解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在庄院建设等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王建国还和马回平算起了算起了家庭收入细账,王建国说:“生活挫折和压力不算坏事,只要人勤快,生活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有信心,我们共同谋划,增取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党和政府和你们一道共同选择适合致富的项目,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特困户马福元一家7口人,儿子马鹏军赴兰州务工,农活只有靠老伴和子女们支撑,马鹏军的妻子说,虽然地里干活辛苦些,但丈夫是个“技工”,挣钱不多但可以给家里的开销缓解一下燃眉之急。王建国强调,要转变思路,增强致富意识,多在收入上动脑子,多在产业上谋发展,要根据气候等自然条件,从实际出发搞辣椒、萝卜等蔬菜种植,利用“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寻求新的经济来源,努力改善家庭生产生活条件,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