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甘肃>>正文
炎炎夏日 正是水果丰盈时
(2025/7/3 7:39:34)  来源:甘肃日报  打印本页

夏日,正是水果丰盈时。樱桃红、杨梅鲜、西瓜甜……它们散布在枝头、田间、餐桌,也活泛在我们的心上。这些活色生香的夏果,都是时岁的风物诗。

樱桃红

□ 孙绿绮

夏日如约而至,如梭的流光,绿了树木,红了樱桃。碧翠绿浓的枝叶间,缀满玲珑小巧的樱珠。如玛瑙绛玉,红霞照眼。

樱桃,古名“荆樱”。因黄莺最喜含食,又称“莺桃”或“含桃”。诗赋中多称其为“朱樱”,又有“璎珠”“崖蜜”“朱桃”“麦英”等诸多名字。

“莺桃,莺鸟所含食,故又名含桃。”——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我国自古就有樱桃,本土的小樱桃,也就是毛樱桃,俗称“中国樱桃”,原产于长江流域,与舶来的车厘子同为蔷薇科樱属果实。车厘子被归类为“欧洲甜樱桃”,产自美国、智利等美洲国家,果实较大,呈紫黑色或暗红色,多在6月成熟。

而中国樱桃是红色或黄色小颗粒果子,多成熟于5月间。早在3000多年前,因地气温暖,樱桃在农历二三月间便可成熟。

樱桃先百果而熟,西周时期便成为天子祭祀宗庙的供品。最早的文献记录可追溯到《礼记·月令》:“天子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到了隋唐时期,樱桃因气候变化成熟趋晚,皇家祭祀也由春天改到夏天。在立夏庄严的礼乐声中,樱桃被连续奉献给神灵三次,以表隆重。

“离位克明,火中宵见。峰云暮起,景风晨扇。木槿初荣,含桃可荐。芬馥百品,铿锵三变。”——隋《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肃和》

樱桃果浆娇嫩,存储运输不易,因而一直都是稀罕物。唐天子为显仁德,祭祖之后,常举办“樱桃宴”遍赐群臣,并且要专门搭配金盘、玉盘、金箸、银匙等奢华器物,彰显樱桃的精致宝贵。

樱桃宴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一举行。天宝十一年(752年),时任文部郎的王维,在樱桃宴中大饱口福,并写诗记录这盛大的一幕。

《敕赐百官樱桃》

唐·王维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唐代诗人丘丹,回忆起昔日的长安,也不禁想到了樱桃宴:“忆长安,四月时,南郊万乘旌旗。尝酎玉卮更献,含桃丝笼交驰。芳草落花无限,金张许史相随。”

新鲜现摘的樱桃,装在“丝笼”之中,快马疾驰,送至长安城的宴席。琼宴之上,君臣同乐,衣冠济楚,端的是风光无限,大唐风流。

樱桃宴影响甚广,文武重臣、新科举子和当朝名士皆在此列。韩愈、张籍、白居易等均曾获此厚遇。唐僖宗李儇干脆把樱桃宴列入科举五宴,将之与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会武宴等相提并论。

唐时长安城的御苑中,已有专门种植樱桃的园子。《唐语林》中说:“明皇紫宸殿樱桃熟,命百官口摘之。”《旧唐书·中宗纪》里也记载:“夏四月丁亥,上游樱桃园,引中书门下五品以上诸司长官学士等人芳林园尝樱桃,便令马上口摘。置酒为乐。”

相对于大雅之堂上的斯文浅尝、玩味慢食,扯枝攀树、鲜摘现吃的“口摘”,才是别具野趣的樱桃吃法。当然,古人对饮食卫生也早有认识,林洪便曾说:“樱桃经雨,则虫自内生,人莫之见。用水一碗浸之,良久,其虫皆蛰蛰而出,乃可食也。”

樱桃种植风靡一时,当时最好吃的樱桃并非产于长安,而是出自吴地。白居易吃罢吴地的樱桃,特意写诗夸赞说:“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秾气味殊。”

到了宋朝,樱桃种植范围再度扩大,洛阳的樱桃也日渐出名,并且有了细致的分类。《图经本草》中记载:“樱桃,洛中、南都者最胜,其实熟时深红色者,谓之朱樱;紫色皮里有细黄点者,谓之紫樱,味最珍贵。又有正黄色者,谓之蜡樱;小红者,谓之樱珠,味皆不及。”

此时樱桃的采摘时节再度延后,至谷雨前后方才成熟。南宋词人曾有一首《浣溪沙》,便是描写了樱桃采摘的盛况:“谷雨郊园喜弄晴,满林璀璨缀繁星。筠篮新采绛珠倾。樊素扇边歌未发,葛洪炉内药初成。金盘乳酪齿流冰。”

中国樱桃历经数千年的培育发展,如今在甘肃、陕西、东北、江浙、四川、江西等地皆有种植。品种已近百种,如金红樱桃、垂丝樱桃、银珠樱桃、短柄樱桃、小叶樱桃、大红樱桃、黄樱桃、大鹰嘴樱桃等,滋味各有千秋。

中国人喜爱樱桃,不仅因为它们滋味美妙,也在于其姿容娇美,稚拙可爱。鲜红欲滴的樱桃,俘获了文人墨客的锦心绣口,占据了古诗词中的一席之地。

诗人们将樱桃比作美人。“樱桃小口”“樱唇”等词,均是用来形容青春年华的美貌女子。唐朝女性的唇妆非常漂亮,宛如一颗朱红的樱桃,明丽动人。

樱桃成熟时,明光晴暖,此时树影婆娑,叶茂葱翠。深处有黄鹂声声,婉约动听。

满园熏风,张祜眼前的樱桃树是“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夏雨初晴,晁补之看到的景象是“雨过园亭绿暗时。樱桃红颗压枝低。”酒后小憩的赵彦端,则写下了:“帘箔轻明花影重。午醉醒来一面风。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

这些自然隽永的夏日词作,让樱桃的俏丽活泼留存纸上。如今读起来,依然让人心底生欢,满口嚼香。不妨趁着当下的樱桃季,与樱桃共赴一场甜蜜的夏日之约。

杨梅鲜

□ 李 鹏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里李善德千辛万险运鲜荔枝入长安,在唐代非常不易。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杨贵妃应该没有吃过杨梅。杨梅“极易腐,隔宿辄败”,比起荔枝“三日色变,五日香减”的特性,杨梅甚至撑不过一日之鲜。就连明清时期的江南人想尝口鲜杨梅,也得现摘现吃——别说千里跋涉,连隔夜都是奢望。

古时,杨梅、荔枝、葡萄被誉为果中珍品,但诗人笔下多偏爱杨梅。早在南朝,文学家江淹就为杨梅写下了第一首赞歌:“宝跨荔枝,芳轶木兰”。短短八字,道尽了杨梅的神韵——红如丹砂的果实,清香胜似木兰,连装点盘盏都美如“镜日绣壑,照霞绮峦”。此后千年,苏轼、陆游纷纷加入“赞梅”行列,可见杨梅的魔力。

古人一直把杨梅与荔枝进行对比,赞誉杨梅的远远超过荔枝。最动人的是那场跨越时空的“水果论战”。北宋诗人苏轼初尝荔枝时高呼“日啖荔枝三百颗”,却在见识吴越杨梅后改口:“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

南宋诗人陆游对杨梅可谓痴迷,《六峰项里看采杨梅连日留山中》诗中写道:“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颔得骊珠。”简单白话文解读一下,陆游在采杨梅时,还未开始欣赏满盘堆积如“火齐”的杨梅时,就先被摘到的一颗宛如“骊珠”的极品杨梅惊艳到了。

看看陆游用的这两个词——“火齐”:《后汉书》有载“火齐”为红宝石之名,“骊珠”乃深海奇珍,传说骊龙颔下有宝珠,陆游暗喻摘杨梅如探龙取宝。由此可见,杨梅在陆游心中的地位了。

杨梅,原产我国,历史悠久。河姆渡遗址的土层深处,几颗碳化的野生杨梅核静静躺了7000多年——这是江南大地写给盛夏的第一封情书。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挥毫落墨“梬枣杨梅”,将人工栽培史定格在2200年前。

北宋诗人平可正的《杨梅》写道:“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杨梅之所以价值千金,因其熟得快,烂得更快。入口未下咽,香气已随风远去,足见其娇嫩。汉代杨梅已是贡品,但鲜果难以远运。汉武帝只能吃到用盐腌制的杨梅干,皆因“鲜梅三日色味俱变”。南宋时即便短途运输至临安,也需清晨采摘、快马加鞭,否则“至午即溃”。

不过,古人也有妙招:摘杨梅必带枝叶,以竹筒承之,延缓腐坏。采下来的杨梅用盐腌渍,盐腌后浸杬皮汁,可保色数月;清朝采用冰镇法,将杨梅铺冰上,佐蜂蜜雪梨汁,限当日食用;若实在吃不完?干脆酿酒!晋代就已经出现用杨梅酿的“梅香酎”,转化鲜果为耐贮酒液,待来日细品。

杨梅味美,甜中微酸,清香宜人,古人称其解暑圣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盛赞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更记下一则妙闻:北宋权宦童贯患脚气,有人献计取杨梅核仁疗疾。会稽郡守王嶷急送五十石杨梅,童贯“用之而愈”——取仁之法竟是用柿子漆拌核暴晒,待其自裂。

潮汕人至今用腌杨梅泡水治积食,江南茶农则以杨梅汁拌薄荷叶敷蚊虫叮咬——这小小杨梅早被古人调成生活良方。

江南民谚“夏至杨梅满山红”,过了夏至,杨梅就“退隐”了。因此,此时正是吃杨梅的好时候,如今保鲜技术的发展,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能吃到这小小的杨梅,拿起一颗送入口中,就会懂得古人为何不吝千金之喻——真正的稀有,就是这枝头上转瞬即逝的酸甜啊!

西瓜甜

□ 李 鹏

炎炎夏日,西瓜是绝对的主角。

素有“瓜果之王”美誉的西瓜,自汉代传入我国历经几百年发展,至唐朝时,尚未大量种植,属稀世珍馐,唯有朱门宴饮间偶见身影。直到宋代,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四夷附录》才第一次出现“西瓜”一词,一个叫胡峤的人“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南宋初年,西瓜开始从北方引种至江南。范成大出使金国途经一片瓜园,品尝之后写下了《西瓜园》一诗:“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字里行间透出宋人初尝此物的新奇,也直言当时的西瓜外形圆大却内里空洞,瓜味清淡如水。范成大此诗佐证了西瓜在江南初植阶段的社会接受度有限,远不及如葡萄、苜蓿这样的西域作物。

到了明清时期,西瓜品种不断优化,明代瞿佑的《红瓤瓜》让人读后馋涎欲滴,以瑰丽奇喻展现西瓜形味,与南宋时“味淡如水”的西瓜已完全不同。

当时夏天吃西瓜已是常态,民间传闻才子解缙路过瓜摊即兴作联:“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自上而下读左传,书往右翻”。甩瓜皮的潇洒与读书的雅致相对,市井烟火跃然纸上。

清时京城,西瓜更被百姓视为消暑圣品。那时的西瓜品种更多,《燕京岁时记》中就描述道:“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黄沙瓤、红沙瓤各种。沿街切卖者,如莲瓣,如驼峰,冒暑而行,随地可食。既能清暑,又可解酲,故予尝呼为清凉饮。”紫禁城里慈禧太后每日耗瓜三百,仅取瓜心红丸盛于景泰蓝盘(裕德龄《御香缥缈录》)。

慈禧太后吃瓜只取瓜心,侧面反映了当时西瓜品质的不足——远不如现今的清甜多汁。如今我们能享用到如此优质的西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被誉为“瓜奶奶”的中国著名瓜类育种专家吴明珠院士。她精心培育出的优良西瓜品种,不仅让人们轻松实现了“吃瓜自由”,更让寻常百姓餐桌上的每一口西瓜,其香甜程度都远胜从前。

在寻常人看来,西瓜只不过是消暑的水果;但在扬州厨人的刀锋之下,西瓜变成了一方可雕可镂的天地。乾隆年间,扬州厨人将漆器雕琢、玉器镂刻的技艺化入瓜皮,银刀游走间,亭台山水在瓜皮上浮凸而生。清代戏曲家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定格此景:“亦间取西瓜皮镂刻人物、花卉、虫鱼之戏,谓之西瓜灯。”据《扬州风土纪略》载,扬州厨人皆“善雕诸瓜为灯,玲珑透露,精美绝伦”。当时的西瓜灯仅作为筵席点缀,其瓤是掏去不食的。烛火一点,奇景乍现,给人一种清凉之感。到了近代,扬州的西瓜灯已变了模样,虽然也在瓜皮上精雕细琢,但保留了瓜瓤,美其名曰“玉果园”。往日的西瓜灯,蜕变成今时可观可食的“玉果园”,不正是历代扬州厨人以匠心驯服炎夏的印记吗?

此时正值盛夏,不妨择一枚敦实的青皮西瓜,寻个午后,与家人一起切西瓜、吃西瓜,享受清凉一刻。


相 关 新 闻

·麦积区:应季水果上市 瓜果甘甜正飘香(图)·武山:水果玉米喜丰收 振兴路上添活力(图)
·武山县洛门镇牟坪村:水果玉米丰收大采摘(图)·武山县鸳鸯镇:2300多亩水果玉米丰产又丰收(图)
·武山县举行水果玉米丰收采摘·产销对接·宣传推介活动·天水在线摄影报道:“武山水果玉米”,熟了(图)
·武山县桦林镇:2600亩水果玉米“笑”开了花(图)·浙江嘉兴水果市场调研组来秦安县考察交流(图)
·你吃的水果几成熟?——透视小果子背后的大问题(图)·天水果树研究所:果树幼果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最 新 图 片
全省民族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推进会在合作市召 胡昌升在甘南州调研(图) 任振鹤在省气象局调度防汛减灾工作(图) 胡昌升在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讲授学习教育专题 胡昌升看望慰问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图) 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推进会议

 甘肃新闻
·炎炎夏日 正是水果丰盈时
·全省民族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推进会在合作市召
·胡昌升在甘南州调研(图)
·甘肃再迎暴雨天气 需谨防旱涝急转
·兰州铁路局2025年铁路暑运启幕
·任振鹤在省气象局调度防汛减灾工作(图)
·任振鹤在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调研
·胡昌升在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讲授学习教育专题
·胡昌升任振鹤会见吕军一行
·胡昌升任振鹤会见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一行
·甘肃省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王春丁接受审查调查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胡昌升主持
·胡昌升看望慰问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图)
·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活动在敦煌举办
 博 客
·《我和我的祖国》
·《歌唱祖国》
·伏羲广场《万疆》
·镐天空降伏羲广场
·打铁花震撼上演(二)
·打铁花震撼上演(一)
·天水美好生活商品展
·《好客天水欢迎你》
 播 客

·《我和我的祖国》
·《歌唱祖国》
·伏羲广场《万疆》
·镐天空降伏羲广场
·打铁花震撼上演(二)
·打铁花震撼上演(一)
·天水美好生活商品展
·《好客天水欢迎你》
 娱 乐

·全球TOP30!“我们吒儿真争气!”
·《哪吒2》票房超60亿元
·2025春节档票房突破90亿
·领跑春节档 《哪吒2》折射中国动画电影崛起
·破50亿!2025春节档电影票房再创新高
·2025年春节大年初一票房超18亿元
·2025年春节档电影片单发布
·回望2024国产剧:深度温度并重 烟火气映照生活百态
·2024春节档新片预售强劲开局
·国庆档新片总票房破10亿元

 社 会
·初中生在餐厅饮酒后溺亡谁担责?美容店能否给未成年
·防诈手册了解一下,小心这些套路针对毕业生!
·造成两尊铠甲武士俑损坏 官方通报跳至兵马俑三号坑男
·网警打谣:传播涉刘国梁不实信息,2人被处罚
·山东鄄城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4死2伤
·网友边“上头”边吐槽有“刺客”,微短剧行业如何破
·年轻人为古人扫墓:“历史奔现”背后的“精神寻根”
·余华英被执行死刑
·安装家用摄像头需注意 警惕隐私被“偷窥”
·北京公交集团原董事长王春杰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