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本报皋兰讯(通讯员 魏周延)近日,皋兰县政府筹措专项经费600万元,推进“两基”教育,改善城乡中小学办学环境和条件。辖区数十位企业家情系教育,踊跃为教育事业捐助232万元爱心善款。全县3563名干部职工捐赠图书10万余册。
皋兰县政府筹措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全额配齐各中小学音体美器材设施配套及2008年以前校园D级危房一次性撤除等。今年皋兰县接收“两基”迎国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共有57所,其中小学45所,独立初中8所,九年制学校4所。皋兰县要求各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靠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严格对照控辍保学、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学校安全、扫盲教育等指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
目前,皋兰县专门成立“两基”迎国检督导组,分赴各中小学现场督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一些企业家与部分基础设施薄弱的城乡中小学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一个“一切为了‘两基’,合力支持教育”的行动正在进行中。
宁县查缺补漏夯实基础
本报宁县讯(通讯员 王国锋 杨强 李永宁)宁县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查缺补漏,加快调整教育布局结构步伐,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2008年以来,宁县先后投资3.1亿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项目、初中危房改造项目、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灾后重建等项目工程。今年7月25日,该县决定一次性投资3136万元用于“两基”迎国检自查整改工作,用于购置各种仪器、图书等。同时,通过制作版面、悬挂横幅、办黑板报、宣传栏等,广泛宣传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永靖加大投入重教兴学
本报永靖讯(通讯员 陈万吉)2008年至今,永靖县财政对教育拨款累计达3.88亿元,去年仅“两免一补”工作投入经费就达2120万元。目前,全县中小学人均校舍面积达7平方米。全县所有初级中学、直属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均按要求配齐了实验设施和教学仪器,均建有电教室和微机室,全县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基本实现校校通。
永靖县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先后对2.67万名中小学生免费发放了教科书,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215万元,拨付免除学杂费补助经费和学校公用经费1154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确保了适龄儿童入学就读。该县成立“贫困学生救助基金会”,争取各类救助项目,为460名家庭贫困中小学生发放资助金128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通过不懈努力,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5%,其中女童入学率99.15%,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2.3%。
灵台建立定点帮扶学校机制
本报灵台讯(通讯员 冯永乐 周凯华)灵台县认真查漏补缺,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薄弱环节,夯实工作基础,全力开展“两基”迎国检“百日会战”。
灵台县建立县直各部门、平凉市驻灵台单位定点帮扶学校机制,帮助学校解决设施设备配置不足的问题。截至目前,县上各帮扶单位共向有关乡镇中学、学区捐赠图书1585册,价值1.88万元,捐赠教学仪器70台件,价值5.76万元。
临夏市强化措施做实工作
本报临夏讯(通讯员 马春伟)临夏市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推进“两基”教育迎国检工作。
今年年初,临夏市多方筹措资金2850万元,开工建设了市一中综合教学楼、新华小学南教学楼、苟家小学异地新建工程,完成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并配套了相关教学设备。同时,甘光小学、八坊小学、铜匠庄小学、逸夫一小教学楼等续建工程竣工,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市上组成督查组,对4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并召开“两基”迎国检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对督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把“两基”迎国检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力争实现适龄生100%入学,上学学生100%不辍学,已辍学学生100%落实帮困措施的“三个百分之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