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宏伟战略 加快区域发展
——论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之五
省委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是甘肃省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对以往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对“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的拓展和细化,是以新视野谋划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宏伟战略。
我省区域发展战略一经出台,就引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种种思索,显见发展心情之切;无数关注,聚焦区域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必须要有紧迫感,强化发展意识
发展滞后是甘肃所有矛盾的总根源,加快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面临发展甘肃经济社会难得的历史机遇,肩负实施贯彻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使命,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的紧迫性,强化主动发展意识,才能赢得先机,发挥后发优势。
发展必须要有紧迫感,是因为我们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着明显差距。尽管甘肃也在加速发展,纵向比较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横向比较其他省份,我们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发育不足等,仍然在制约着我省的发展,经济社会目前通过自我积累实现发展的能力有限。甘肃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离不开外部参与。
落后是客观存在的。承认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不是要否定成绩,而是为了清醒头脑,强化主动发展意识,迎头赶上。
强化主动发展意识,是抓住历史机遇的需要。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推进,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对资源需求的增大,我省能源优势凸显,都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天上不会掉馅饼,机遇要转化为“落地生根”的项目,就必须主动出击。
强化主动发展意识,是“克懒治庸”的迫切需要。一些干部群众中存在的妄自菲薄、不思进取的想法和情绪,“等靠要”的惯性思维,直接影响大家的干劲,妨碍发展的速度,必须尽快纠正。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必须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坚持开放式发展
区域发展战略不是一般性的工作思路,更不是安排具体工作的一二三条,而是省委将甘肃的发展融入全国大局,审时度势作出的,是以新的视野谋划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成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开阔视野,解放思想,破除误区,达成共识。
思想解放,才能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受束缚,思路就有局限;思想一解放,思路便拓宽。我们要对照思想现状,看看是否与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真正形成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
思想解放,才能打开新的工作局面。像甘肃这样欠发达的地区,不是没有出路。重要的是正确地看待优势和劣势,善于从优势中发现潜在的危机,从劣势中找到蕴藏的机遇。有优势的地方,不能满足于现有成绩,要不断审视自身,更加注重均衡、可持续发展;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要以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契机,化劣为优,奋力直追。
开放才有发展,发展促进开放。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正是改革开放,才使陇原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发展的迫切需要,推动了我们从思想到行动紧追时代潮流。
开放是发展模式,开放是大势所趋。从全国发展看甘肃,必须尽早实现从“以我为主”向“我参与、我发展”的“角色”转变。只有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共同发展的一部分,我们才能适应时代,顺应趋势。
开放是对外的,也是对内的,更是“内外结合”的。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更多地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力要素。同时,省内各市州也要将自身发展和兄弟市州的发展联系起来,立足特色,互补“多赢”。还要打破“内外”之分,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分省内外,市州内外,都应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必须遵循规律,从实际出发,突出各自特色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经济发展如此,社会进步同样如此。虽然同属一省,但甘肃各地情况差异很大,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制订发展规划、开展各项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
只有遵循规律,从实际出发,才能使区域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才能使各地的发展规划真正成为指导当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要坚决防止无视经济社会客观条件、产业环境和竞争力、资源负荷而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
遵循规律,从实际出发,必须尊重群众意愿。区域发展战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具体工作也要依靠广大群众来完成。制订规划要问计于民,衡量得失要以人为本,成绩大小由群众评说。
“调动各市州走符合各自实际的路子,发展的空间、余地比较大,可以鼓励各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省委书记陆浩在省委第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各市州贯彻我省区域发展战略有如此阐释。突出各地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遵循规律,从实际出发,体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要求我们突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突出各自特色,就是鼓励各地大胆探索既符合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也符合当地发展特色的具体规划。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差异很大。只有将全省发展战略和各地实际相结合,才能“各显其才、各施所长”。
突出各自特色,就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小圈圈”,谋划“合纵连横”的大发展。陇东能源基地、“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邻近省区的紧密联系自不待言,其他市州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并非“泾渭分明”。我们必须摈弃思想和行为的封闭,搞开放式发展。
突出各自特色,绝不是搞一些看似花哨,实则有害的“海市蜃楼”。各地一定要以前瞻眼光,结合实际,谋划长远,将自身的发展规划融入全省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必须以项目建设为龙头,真抓实干
省委提出的区域发展战略,是结合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分析我省优势和潜力后的现实选择,既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又体现了总体工作思路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对发展思路在继承中的拓展和细化。实施我省区域发展战略,必须以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龙头,真抓实干。
邓小平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实施我省区域发展战略,一定要狠抓落实。
抓落实,首先体现在领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上。我省区域发展战略是省委适应国家功能区规划,对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作出的新的概括。我们要在全面领会的前提下,进行深入讨论,对照各地实际,研究发展规划。
抓落实,就要体现在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上。落实区域发展战略,要力戒“仓促应答、成效立现”。省委出台的区域发展战略是甘肃科学发展的“总纲”,具体怎么落实,还需要各地深入探讨,科学谋划。如果我们不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认真研究,而是急于“戴帽子”、出“典型”,看似走在前头,实则耽误时机、错过机遇。
从甘肃的实际来说,我们不能与发达地区竞争既有优势,而要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由于经济总量偏小,没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没有量的扩大,就谈不上质的提高。只有抓好项目建设,才能把宏观的区域发展战略转化为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抓项目,仍然是甘肃当前加快发展的龙头。
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是因为项目是投资和发展的载体,是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合体,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平台。有了项目,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就有了坚实基础;有了项目,实现“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就有了现实可能。
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必须注重“好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比较优势,依托优势资源、技术和服务的特色项目;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耗低的项目;关系拉动内需、城乡社会事业建设、生态保护的项目,才能得到大力支持,才有发展壮大的空间。
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是抢抓、善抓机遇的具体表现。一打口号不如一个行动。我们不能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最终成绩,仍然要体现到具体项目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甘肃大地科学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陇原儿女建设家乡的豪情正在迸发。各地务必尽快行动起来,以大讨论带动思想新解放,以思想新解放谋划新的发展,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去,从实际出发,从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开始,把省委各项战略意图落实到位,为制定我省“十二五”规划打好基础,开创甘肃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