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中国希望甘肃
——代表委员对甘肃应对危机加快发展充满信心
去年,和冬天一起到来的还有“全球金融危机”。“坚定必胜信心,勇敢面对挑战,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在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掷地有声。
在信心的背后,是行动与实效。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措施相继出台。
此刻,中国正在自信、勇敢地驱赶金融危机的魅影。而对于甘肃来说,摆在面前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全国的难点在西部,西部的难点在西北,西北的难点在甘肃,解决甘肃的问题,关键是发展。
而国家如此大规模拉动内需的措施,正是甘肃发展最渴望的。
在“两会”上,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就不断地强调,抓住这个机遇,甘肃的未来就充满希望;如果抓不住,必将永留遗憾。
说起危机,说起信心,说起机遇,全国政协委员、白银有色集团董事长李沛兴十分激动。当资源枯竭时,白银公司该走向何方?可是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想明白,金融危机突然袭来。李沛兴说:“压力太大了,太大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以说束手无策。”但他慢慢发现,金融危机其实能给白银公司带来一个机遇——借助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调整白银公司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重新夺回市场。
应对危机的信心来源于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李沛兴立即开始组织申报项目,着手技术改造。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经过努力,白银公司成功获得中信集团的30亿元注资。
机遇就像一块看得见的美味蛋糕,但是要想享受它的香甜,还需要付出努力。
在这一点上,甘肃做得不错。
去年四季度,在国务院计划投入1000亿元拉动内需后,甘肃争取到了4%到5%的份额。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对于甘肃这样一个历史欠账较多、自然条件差、基础薄弱省份来说,在发展中,还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中央计划两年内投资1.18万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共约4万亿元,主要用于民生工程、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主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毫无疑问,这也将为我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民生注入强大动力。
对于在如何借助这个机遇,实现甘肃跨越式发展的问题上,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都积极建言献策。

图为张景辉代表
张景辉代表说:“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关键是要做好项目工作。应以此为契机,加快项目建设,争取开工一批新的重大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李国璋委员说:“即使在当前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也不应该片面地强调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是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
许海代表说:“金融机构要根据不同项目,不同企业的金融需求,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满足企业在自身发展,市场衔接,经营决策等方面的需要,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
每一个建议都饱含着对甘肃发展的关切之情,从他们的这些建议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广大代表、委员对甘肃加快发展的渴望,这也是2600万陇原儿女共同的心声。(本报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