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商报 记者 李鹏 为您报道 昨日,记者从甘肃省文化厅获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单正式出炉,甘肃省包括《文溯阁四库全书七万九千八百九十七卷》、《战国末期秦木板地图》等在内的,现存于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以及我省部分市县图书馆或博物馆的52部珍贵的古籍被列入其中,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宝。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主要收录范围是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经反复审议并经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文化部初步确定2383部珍贵古籍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并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据了解,此次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的甘肃省52部珍贵古籍中,先秦两汉时期的包括八部,分别为出土于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的竹简《志怪故事》、木板《战国末期秦木板地图》、竹简《日书甲乙种》,出土于居延破城子遗址的木简《相宝剑刀》,出土于武威磨嘴子6号汉墓的木简《甲本仪礼》、《乙本服传》,竹简《丙本丧服经》,出土于武威旱滩坡1号汉墓木简《东汉医简》。另外,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古籍有四部,宋辽夏金元时期的古籍有一部,明清时期的古籍包括《文溯阁四库全书七万九千八百九十七卷》在内多达36部。同时,我省还有三部西夏文古籍被列入少数民族文字珍贵古籍。
另悉,为加强古籍保护工作,逐步形成完善的古籍保护制度,文化部初步确定了50家单位入选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甘肃省图书馆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