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关于2007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2008年1月22日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省十一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屠锦敏
主席团:
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了省财政厅厅长周多明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07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及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08年全省和省级预算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意见,对预算草案和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2007年,省人民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落实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重点支出基本得到保障。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0.6亿元,增长35%,其中:省级收入完成69.9亿元,增长43.2%。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91.6亿元,增长32.7%。全省财政支出完成675.1亿元,完成变动预算的90.2%,增长27.7%,其中:省级支出完成174.7亿元,增长15.2%。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市县的补助力度,有效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当年中央各类补助达到491亿元,比上年增加105亿元;当年下达市县各类补助396亿元,比上年增加111亿元。各级财政都能实现当年收支平衡。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在保证工资和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筹措保障民生资金,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省级预算超收收入主要安排用于教育、卫生、社保、农业、环保等方面支出,并设立了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坚持依法理财,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预算,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财源结构单一,收入增长难度加大;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较弱,部分县乡财政仍很困难;部门预算内容不够细化,管理不够精细;部分专项资金执行进度缓慢,支出的时效性较差;一些地区和部门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财政监督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08年省级财政收入预算为81.1亿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16%;支出预算为127.5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29.3%。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8年省级预算收入立足于全省经济发展实际,充分考虑了多种变化因素,收入安排是积极的。支出安排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保证重点的原则,基本做到了人员经费足额保障,公用经费标准整体提高,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社保、就业、节能环保等重点专项增幅较大,其中法律规定的农业、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达到了法定标准,进一步体现了公共财政方向,符合我省实际。预算草案可行。建议批准2008年省级预算草案,批准省财政厅厅长周多明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07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为了进一步做好财政工作,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严格依法征税,强化税收征管,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管理体制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依法把各项非税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制定和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依法加强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继续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逐步提高全省财政支出水平,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二、正确处理保障运转、解决民生和支持发展的关系,优化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公共服务能力。要全面落实工资和津贴补贴改革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保、环保、廉租住房等事业的投入,支持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转移支付的透明度,努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积极研究财政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机制,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经济建设。采取措施加快专项资金支出进度,控制和压缩结转,提高财政支出的时效性。
三、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制。要细化部门预算内容,科学合理确定基本支出标准,加强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增加预算的透明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严格执行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力,减少预算追加,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四、严格执行预算法和监督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预算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要加大对财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及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积极推行绩效评价制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