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开幕的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徐守盛代表省政府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第一部分“本届政府工作回顾”中,对我省2003年到2007年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建设和发展成就作了全面总结。徐守盛指出:“这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最为明显、改革开放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样的概括,是恰当的和实事求是的。
思路和战略最明确的五年在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当中,我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五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发展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这五年中,我省的发展思路比较明确、发展战略选择适宜、发展对策务实有效、发展政策执行到位,发展方式转变较快。事实也证明,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最关键是要有一个科学的、明确的、连贯的、整体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而在这些问题上,本届政府解决得非常到位。
从发展思路上看,我省从2003年起,调整了以资源开发和数量增长为主的发展思路,转向以增强发展能力为关键、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务求实效为宗旨、以保证人民群众最满意为目的的发展思路。从发展战略上看,省委和省政府坚决果断地把工业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作为主要战略形式,提出了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四抓”战略方针。全省干部和群众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从而保证了全面发展格局的形成。

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用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保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贯坚持的根本方针。加快发展既要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又要保证社会发展的各项投入,使二者协调互动。在这五年当中,为了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省加大了项目建设的力度,增加了对工业企业的贷款、技术改造更新、招商引资、资产重组、启动民间资本以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开工了一大批工业项目,如兰州60万吨乙稀,金川20万吨铜,酒钢200万吨碳钢热轧薄板,平凉、张掖、庆阳、景泰合计上了200万千瓦生产能力的电厂生产项目,庆阳500万吨石油加工、华煤的60万吨甲醇等。在农业发展方面,各级政府都普遍增加了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加工、农民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特色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投入。旅游、信息业、金融等服务业的投入也增加很多。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使得全省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快速度高质量的目标。
从实际结果来看也是如此。2007年我省的生产总值预计可以达到2669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1437亿元,年均增长11.5%,而同期全国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0.4%。从2002年到2007年,我省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为:大口径财政收入为21.8%,地方财政收入为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6.6%,外贸进出口为44.3%,工业增加值为14.6%。与此同时,由于全面落实取消农业税、粮食种植户直补、增加对农业的基础投资、加大农村的扶贫开发、增加小额信贷等措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800万吨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特色旅游、农村村镇建设等都有很大的变化。
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加强社会和谐建设,促进城乡同步协调,这是我省近年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和战略中坚决贯彻落实的原则之一。近年来,我省在社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的战略对策有:一是在全省的宏观决策当中把社会发展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问题;二是全省各级政府都制定了和谐社会建设规划,提出了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三是努力开发社会各界参与社会建设的渠道和途径,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和谐社会;四是增加对社会事业的各种投入,特别是对城乡教育培训、卫生医疗、养老保障、城市基本建设、城市环境改造、质量和技术监督等发方面的投入。

这五年,我省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到2007年,全省实现“两基”的县达到79个,人口覆盖率为95.2%,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颁布实施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8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3249项,获得专利授权3407件。2006年,综合科技进步指数上升到32.9,居全国第22位,提升了5位。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形成,建成了全国首家省级医院覆盖县级医院远程会诊网络。人口发展、计划生育和文化事业等都有新的进步。
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的五年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发展条件、理顺发展秩序,这是本届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五年来,全省各级政府都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想方设法增加投入,努力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服务功能,使全省的城乡基础设施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省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一是突出交通建设,尽快形成“四纵四横”的现代交通体系,对接城乡发展通道;二是围绕水利、能源、资源、信息、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建设一批服务功能强、覆盖面宽的供水、供电、供暖等公共产品;三是加快煤炭、石油、电力建设,提高能源保障水平;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内陆河综合治理、提高森林和植被覆盖率、节能减排等。

在这五中,全省的高速公路发展到1316公里,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4.5万公里,91.2%的行政村通公路。铁路主干线实现了电气化和复线化,已经开工和即将开工建设兰青二线和兰渝铁路,完成了敦煌、庆阳、嘉峪关三个机场的改扩建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963.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4%,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力度继续加大,一批重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农田和农村饮水、乡村道路、小水电、节水灌溉、沼气、草场围栏工程等进展良好。
改革开放力度最大的五年体制创新是发展的保障机制。五年来,我省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工作全面展开。一是国企改革进入资产重组的关键时期,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股权重新配置、下放资产管理权限、分离企业社会职能等,基本完成了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三年攻坚任务。二是体制改革开始向工业企业之外的粮食、流通、贸易、公路、农垦、通讯、邮政等部门渗透。三是通过提高地位、保护产权、奖励先进、合作发展等措施,下大力气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四是继续推进财政税收、价格管理、工商管理、技术监督、政府机构以及行政审批制度方面的改革。五是加强依法行政,不断巩固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成果。
这五年来我省体制和机制不断得到创新,运行效率大幅度提高。目前,全省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各种形式的改革。市县乡的行政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776项。与此同时,我省的对外开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不仅与国内大企业的联系加强,而且境外投资也有一定的增加,对外贸易、劳务输出、技术引进等进展形势很好。
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本届政府的一个重要发展思路和原则,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这五年当中,政府想方设法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全省人民群众的当务之急,使民生问题不断得到改善。一是把增加城乡人民群众的收入作为办实事的大事,通过项目建设、企业改制、产业开发、城镇建设、扶贫开发、劳务输转等多种对策,增加就业和收入。二是集中解决城乡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紧事和难事,比如教育收费、大病救治、人畜饮水、养老保障、控制物价等。三是努力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特别是边远山区的通讯、通电、通水、通路等问题。四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成人培训事业,提高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