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锦涛总书记同我省各族干部群众共度春节

(文字:甘肃日报 配图:天水在线)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07年春节前夕来到甘肃,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与陇原人民共度春节。从农历腊月二十九到大年初二,总书记一行先后来到兰州、定西、会宁等地,进村入户,走访企业,嘘寒问暖,祝福新春,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和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作了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传达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
2.温家宝总理视察民勤,高度关注民勤生态问题

10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民勤视察工作,关注民勤治沙工程。从2001年首次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至今,温家宝总理已先后十多次就民勤问题作过指示和批示。国庆期间,他又亲临民勤视察,深入石羊河流域和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交汇处,实地察看防沙治沙的措施和效果,与干部群众亲切座谈,研究民勤生态保护、沙漠治理的根本大计。总理亲临民勤视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勤生态的高度重视和对甘肃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
3.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奋斗目标

4月25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届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我省改革发展的骄人成绩和宝贵经验,分析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确定了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会议选举产生了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此次会议对我省未来五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全省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4.“甘肃精神”震撼甘肃,“陇人骄子”骄傲陇原

省委倡导全省大力发扬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甘肃精神”,包含了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包容创新、团结奋进等丰富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展示出陇原儿女的时代精神风貌。作为“甘肃精神”的典型,2007年,以黎秀芳、张晓为代表的“陇人骄子”用他们各自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感动了每一个人。他们用各自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甘肃精神”。
5.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工程建成
10月12日,投资2.935亿元的我国“九五”计划最大的重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工程建成。3次现场测试,创造了回旋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组合系统中,加速离子种类、最高能量和束流强度3项世界纪录。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工程建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院内。工程由周长128米和161米的两个环组成。此工程将使我国重离子核物理与强子物理、高电荷态原子物理与重离子辐照材料、重离子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重离子束辐照生物效应、先进加速器及实验技术等5个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6.新农合制度、户户通电工程等惠民工程惠及农民

2007年以来,新农合制度、户户通电工程等一批惠民工程的实施,使全省1780万参合农民看病能够报销,10.47万户、45万农民的用电问题得到解决。
6月1日,我省比国家计划提前一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省农村人口。从此,我省农民看病都可以报销了;一年多前,省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了推进甘肃省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会谈纪要,拉开了户户通电工程的序幕。经过16个月的艰苦努力,这项工程于10月26日全面竣工,我省实现了大电网延伸下的户户通电。
7.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我省出台文化体制改革措施,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财政投入、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投资融资、土地政策、收入分配、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支持和推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这次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以兰州市、嘉峪关市、甘肃省图书馆为代表的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在深入调研、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出改革的基本方案,改革已取得明显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全省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积极推进,逐步深化。
8.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黄河重要水源生态补给功能区保护与建设等重大项目启动
备受关注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向省政府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做好规划实施工作。从2002年开始,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组织开展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下,规划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终获批准。规划重点治理工程总投资47.49亿元。
同时,甘南藏族自治州最大的生态建设示范项目———《黄河重要水源生态补给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已由国家发改委同意立项并启动。这项打造“高原水塔”、修复“黄河之肾”的项目,总投资45.4亿元,项目区1.45万户牧民将实现标准化定居。
9.长庆油田跃居我国第三特大油气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2000万吨
到12月20日,已连续4年油气当量平均以250万吨规模增长的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生产突破2000万吨,达到了2007.73万吨。这标志着长庆油田继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之后,成为我国第三个年产油气当量上2000万吨的特大型油气田。
长庆油田是中国石油新世纪以来增储上产最现实、最可靠和最具后发优势的地区之一。油气当量上500万吨历时30年,从500万吨到1000万吨用了3年,从1000万吨到2000万吨只用了4年。经过37年的拼搏,长庆人在荒原大漠上托起年产2000万吨的大油气田,创造了特低渗油气田开发奇迹。
10.我省教育实现“两基”目标
我省已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实现“两基”的县市区达79个,人口覆盖率95%。2003年,国务院发出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号令后,国家和省上投入巨额资金,实施了多项涉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工程,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不明确、总体保障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2007年,全省免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的学生达406万,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达262万,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