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甘肃·2007十大陇人骄子”揭晓

12月28日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等省领导亲切接见了“感动甘肃·2007十大陇人骄子”候选人。
陆浩 徐守盛出席颁奖晚会
本报兰州12月28日讯(记者白德斌)“感动甘肃·2007十大陇人骄子”评选揭晓暨颁奖晚会今晚在兰州隆重举行。詹文龙、岳中瑾、薛永财、郑学冲、张晓、魏文清、刘玲玲、尹寿永、刘鑫、王长利(排名不分先后)当选“感动甘肃·2007十大陇人骄子”,黎秀芳、李剑英被评为特别奖,马晓东、张永祥、张江海、杨妙玲、宋海、史录俊、雷菊芳、马永祥获得提名奖。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出席颁奖晚会并颁奖。
出席颁奖晚会的省领导还有刘伟平、蒋文兰、励小捷、侯长安、刘永富、罗笑虎、刘立军、姜信治、苏志希、咸辉。
兰州军区、兰州军区空军、省军区、武警甘肃总队领导朱清益、孔瑛、房建国、赵以良、刘巨魁、傅永照也出席了颁奖晚会。
当那一个个朴实的身影、一件件感人的故事在晚会现场的大屏幕上再现的时候,观众的心灵一次次被打动,眼睛一次次湿润:当张晓用轮椅推着母亲走上舞台,当李剑英的妻子捧出用飞机残骸做成的项链,当刘鑫打着手语诉说心声的时候,观众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感动甘肃·2007十大陇人骄子”评选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甘肃日报社和省广电总台联合举办,11月15日启动。有208.9万人次通过网络、短信以及电话热线、明信片等方式参与投票。
“感动甘肃·2007十大陇人骄子”颁奖词(图)
黎秀芳
从职业的角度看,这位从医66年的军人创造了我国护理科学的神话;从性别的角度看,这位走完91年人生之路的女性,谱写了横跨两个世纪的青春之歌!黎秀芳启示人们的实在太多,让人们仔细回味的也实在太多。需要我们刻骨铭心的不仅仅是学会她的坚强和付出,更要像她那样,毕生和奋斗相伴,永远与祖国同行!
李剑英
从“我撞鸟了,准备跳伞”到“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迫降”。短短的16秒,他完成了从军人到英雄的飞跃。李剑英壮烈地走了,814户村民平静地生活着。在人民与自己生命的天平上,李剑英则再次醒示人们,关键时刻,应该如何做出选择。
刘玲玲
“谁说女子不如男”是人们熟知的豫剧唱词中的经典。一位土生土长的陇东女子,却把它演绎得淋漓尽致。其实道理很简单,只要用心去做,任何一种职业都不会因性别差异而失去应该放射出的光彩。今天刘玲玲手中焊枪迸发出的火花,早已胜过昔日花木兰挥舞刀枪的风采。
刘鑫
残缺是不幸的,用残缺重新诠释完美却是幸运的。时代给了他们这种幸运。当人们用习惯的目光欣赏舞蹈艺术所表达的喜怒哀乐时,往往对无声世界跳跃出来的音符感到惊讶,而刘鑫他们献给台下观众的却是自信的微笑。这种微笑让我们所有肢体健全者不得不向他们深深地鞠躬。
王长利
“家和万事兴”这句老话,寓意深刻,通俗易懂。小家大家都是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王长利17年来,却把“难忘的经”念得顺理成章,念得有滋有味。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既是他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也是他工作评判的最终落脚点,两点之间,他用苦口婆心年复一年地加固着社会和谐的基石。
薛永财
当农民工这个名词刚刚被我们熟悉,“留守儿童”的概念又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是一个赋予特定含义的群体,也是一个丝毫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位村党支部书记,凭着对乡亲们最朴实的感情开始破解这个难题。虽然,他创造的不是第一,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创造的动机和目的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尹寿永
尹寿永工作在一个冰冷的世界,却始终充满温情。他给那些已不能感受的逝者以尊重,从而使生者得到慰藉。对他从事的工作,人们谈不上羡慕却充满敬意,他的事业与成败无关,却让所有人学会了怎样写好只有两画的人字。
岳中瑾
变革的时代,社会还来不及用手术刀切除所有的潜规则,而岳中瑾站了出来,把高超的医术和坚守职业道德做成了自己的名片。他敢于打破潜规则,亮出光明磊落来,他告诉我们:只有坚守道德的自觉,才能完成对生命的尊重。
詹文龙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人,因为他有着科学家的学识和情怀。他在令人神往的高能物理领域做着极其平凡的事情:单调、寂寞,却乐此不疲。他拒绝了奢华,也就保持了本心。他那行色匆匆的身影,永不停歇地行进在通往科学巅峰的道路上,也让我们对科学这个字眼充满了敬畏。
张晓
孝敬父母,本是常情,但在物质利益与道德规范不断博弈的今天,总有一些人的作为让我们汗颜。张晓是对我们内心良知的一种鞭策。面对刚刚跨过未成年人门槛的这位阳光青年,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前进的坐标上,永不褪色的指向必然还是道德的文明!
郑学冲
原本就来自人民的军人,与百姓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他们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郑学冲在他驻守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用行动留下了一段段爱民佳话。帮助老人,牵挂孩子,关爱战士,平平淡淡的小事中却凸现了和平时期人民子弟兵的责任和本色。
魏文清
鸿雁传书是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尽管现在已经是没有疆界的网络时代,但鸿雁传书仍然是欠发达的黄土高原的一种渴望。魏文清正是一只翱翔在大山之间的鸿雁。他每天都能把人与人之间的思念、嘱托和求助以最快的方式连结起来,可能谁都未想到,24年来,山道弯弯的邮路其实也是他用双脚和对乡亲的爱心编织出来的一条和谐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