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肉等食品价格普遍上涨
今年以来,以猪肉价格快速上涨为标志,居民消费品价格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上涨。受其影响,1月至11月,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3%,呈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其中食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11.4%、7.1%和6.7%,增幅均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走高,给城乡居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生活造成明显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物价上涨后,我省一般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每月增加支出45元左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使人均每月增加支出25元左右,水电气价格上涨使人均每月增加支出10元左右,其他杂项增加支出10元左右。
为缓解CPI上涨态势,一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并收到明显成效。面对物价上涨,绝大部分居民也心态稳定,并未因此出现恐慌。
CPI持续走高,无疑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同时也应看到,此轮物价上涨仍处于可控范围,而且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带有恢复性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当前需要防止的是,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2、少年张晓孝行感动社会
2007年夏天,一位不满18岁的少年因其孝行感动社会,成了全国新闻人物,并被海内外媒体广泛报道———他就是来自我省平凉市崆峒区的寒门学子张晓。
1993年3月,张晓的父亲遇车祸去世,不出一月,母亲也因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卧床不起。从此,“养家糊口”和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成了张晓每日必修的功课。一个刚满4岁的孩子,便开始独立学习做饭、洗衣、收拾家务;开始帮母亲穿衣、洗脸、刷牙、梳头;为弥补家用,他还要外出拾捡菜叶、柴火……
14年如一日。在极度贫困的生活中,对母亲的爱与责任,支撑着张晓穿越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凭借自己的坚强和乐观,他还顺利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学业。2007年夏天,张晓的事迹经媒体披露,立即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无数人被其孝行感动;与此同时,他和母亲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与帮扶,并被团省委授予“第十一届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
“百善孝为先”,张晓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是当前不少同龄人所缺失的,甚至是一些成年人难以做到的。他的孝行,令人感动。
3、河西洋葱滞销政府关注
受去年洋葱价格上扬等因素影响,今年,河西洋葱种植面积猛增,由2006年的13万亩扩大到18万多亩,总产量也从近40万吨猛增到7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40%。其中,仅民勤县种植面积就达5万亩,总产量38万吨。
由于产量激增,加之内地进出口公司洋葱出口量缩小,洋葱价格较之去年下跌了一半,平均收购价只有每公斤三毛多钱;同时,产量激增还导致洋葱外运困难,产品大量积压,众多种植户为此焦虑万分。
这一情况迅速引起中央及省市有关部门重视。铁道部紧急从各地抽调车皮,用于我省洋葱外运,并给予“优先挂运、优先放行”等政策倾斜;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也成立了专门工作组,积极帮助农民解决洋葱卖难问题。在各方通力协作下,截至11月21日,总计有61.2万吨洋葱通过铁路运往了全国各地,比去年增加运量25万吨。至此,一场“洋葱风波”总算得到了妥善解决。
农业怎样走向市场,农民怎样搏击市场,这是需要大家共同探索的现实课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副产品的种植、销售还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怎样有预见性地计划种植规模、怎样及早畅通销售渠道……这些问题,理当引起各级地方政府和种植户的反思。
4、兰州开征“路桥费”受质疑
2007年11月15日,兰州市“路桥车辆通行费”正始开征。收费范围包括在本市登记的机动车辆以及进入市区城市道路行驶的外地机动车辆(公交车、出租车、农用车等7类车辆免征),其中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4区车辆按年度缴纳。
据悉,这一收费的依据是《兰州市贷款建设路桥车辆通行费征收管理办法》,该办法于今年9月经兰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相关人士表示,截至目前,兰州市路桥建设贷款累计已达63亿元,每年还本付息资金达6亿多元,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中相关规定收取“路桥车辆通行费”,是为了减轻政府还贷压力,保证兰州今后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虽然如此,但这一收费项目却在社会上引发了诸多质疑。有市民认为,国务院有关规定只允许对贷款建设的桥梁和隧道进行收费,而上述收费办法却包括道路在内,明显属于扩大收费范围。一些本地车主则表示:不管用多用少,都得按年度平均缴纳“路桥费”,明显有失公平。
“路桥费”的征收是否具有足够的法律依据,这里姑且不论。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说:对一部分很少使用或根本不使用贷款修建路桥的车辆进行收费,实际上是将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转嫁到了后者身上,不符合社会公平、公正原则。
5、省城牛肉面限价起争议
多年来,兰州市民把牛肉面当成早餐第一选择。近几年,牛肉面价格一升再升。2007年6月16日一大早,西固区市民发现,以前每碗2.5元的大碗牛肉面已悄然涨到了3元,小碗也从每碗2.3元涨到了2.8元。
不到一周时间,牛肉面涨价就波及到兰州市安宁区、七里河区、城关区。此后,兰州市物价局联合工商局、牛肉拉面行业协会等5个部门,以牛肉面价格就是民生价格为由,对兰州市牛肉面馆进行了分等定级,并对每个级别限定最高价格。其中规定普通级牛肉面馆大碗牛肉面不得超过2.5元,小碗为2.3元。面馆老板认为,材料涨价,牛肉面只有涨价,遵守限价经营会亏本。不少网民发表了看法:牛肉面限价太荒唐。牛肉面市场因其分散性、竞争性、可替代性而最不应该成为政府管制下的市场。在争议几个月后,兰州牛肉面涨价“软着陆”———大碗3元,小碗2.8元。牛肉面涨价已经成为事实。
消费者追求的是物美价廉,经营者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而政府则是一手牵两家。依靠单纯行政手段,用限价破解民生困局,不能治本,尴尬的限价令就是佐证。
6、兰州大气污染催生应急预案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记录,今年供暖以来,兰州市除个别几天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外,超过一个月时间空气质量级别一直胶着在三级,11月22日、23日、12月5日至8日更是数次达到四级,污染指数列全国之首,为中度重污染。
应对严重的大气污染,12月7日,兰州市环保局制定了《兰州市防范冬季大气污染应急预案》,将环境空气质量分为红、橙、黄三个预警标准。预案设立了兰州市防范大气污染应急指挥部,应急成员单位将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组织力量完成应急控制任务。当空气污染达到红色预警时,省市政府可对城区高污染企业下达限产或停产令。气象部门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提示敏感人群减少户外活动的预告。公安部门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特种车辆除外)。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局加大执法力度,所有烧烤等产生烟雾污染的餐饮业全部停止营业,市区内所有工地全部停止施工。
大气环境质量被视作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指标,根治兰州空气污染需不懈努力。《兰州市防范冬季大气污染应急预案》承载着破解这一难题的重任,也昭示着兰州市政府的决心。
7、武威307名儿童食物中毒
从9月19日下午2时50分开始,武威市实验幼儿园部分儿童陆续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等食物中毒症状,到20日,中毒儿童已达到307人。经武威市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导致武威市实验幼儿园307名儿童集体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是幼儿园食堂购买的生猪肉中带有志贺氏病菌,儿童们食用了猪肉后发病。
到22日14时,食物中毒儿童的发烧症状已基本消失,大部分儿童已康复出院。事发后,武威市实验幼儿园的食堂已经被武威市食品质量安全部门查封,食谱也送到卫生部门检查。据悉,该幼儿园是武威市条件最好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