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开发,巩固和扩大“长治”工程建设效益。以陇南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是我省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群众生活水平低,自主投入“长治”工程建设的能力不足。但客观看,这一区域却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的区位优势。针对这种现状,一方面,我们将通过制定各种扶持政策,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以经济林果、种草养畜为主的农村特色产业,推广农林牧复合经营模式,并因地制宜地科学组装、配套和推广实用性水土保持措施,使项目区群众能够通过参与“长治”工程建设得到实惠,解决吃饭、花钱、饮水、发展等长远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健全各种制度,落实治理成果的产权与管护责任,从政策上和制度上保障治理开发者的权益,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长治”工程建设,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并以此来吸引和调动社会资金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营造全社会办水保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项目资金整合,积极探索推进水保建设的新机制。加快机制创新,是增强“长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关键。为此,我们将在坚持国家和地方投入的前提下,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按照“资金不减、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实行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积极做好整合资源、项目和资金的文章。具体讲,就是把坡改梯建设同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扶贫开发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推进水保生态建设的新机制。同时,按照水利部颁布的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和《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管理办法》,完善项目计划、资金、工程建设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并把“长治”项目区列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重点区域,加大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的力度,有效地解决好“治与管、治与用”不协调的问题,使“长治”工程建设真正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新局面。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把“长治”工程建设纳入目标考核,作为“领导亲自抓、层层抓落实”的典型示范性工程,依托项目建设改变生产条件,依托资源培植优势特色产业,使项目区群众从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中得到更多实惠,把“长治”工程真正建成既富民又强县的生态建设工程。同时,要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核心理念,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大面积封育保护相结合,以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次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会议之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并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省情,着眼长远,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使我省“长治”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